要闻

首页» 滚动要闻

滚动要闻

露华浓将撤离中国 千人团队被裁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发布日期:2014-01-03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是“露华浓”三字的出处,这一中国著名诗人李白的清平调,寄喻着露华浓当初深耕中国的决心。但这一决心现如今却在一系列竞争中变得支离破碎。昨天,美国化妆品巨头露华浓中国区有关人士向南都记者确认:“公司将退出中国市场,已经聘用的员工将被解雇。”这已经不是首个传出在华收缩战场的跨国日化企业,在此之前,宝洁和联合利华均曾传出与裁员相关的消息,德国汉高更是早在多年前即已宣布公司洗涤业务退出中国市场。有分析就指,跨国日化公司在华集体表现低迷,除了大的经济环境外,本土日化倒逼、跨国公司之间竞争的加剧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原因。

露华浓拟全身而退

“我们中国区还没有一个官方的回答。但是有这么一回事。”昨日,在被南都记者问到退出中国消息是否确切时,总部位于上海的露华浓中国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这样回复。

依照露华浓总部的说法,退出中国是公司期望每年节省约1100万美元的整顿工作一部分,公司全面退出中国市场,预计将裁撤逾1100个工作岗位。这一计划估计最终将为公司节省800万美元的年度费用,用以改善2014年业绩。

据露华浓向监管部门提交的申报文件,中国业务占其整体净销售比重约为2%,其2012年净营收为14.3亿美元。照此计算,2012年露华浓在中国的销售总额约为2860万美元。2013年前三季度,露华浓全球销售下降了1 .3%,亚洲地区的营业收入在这期间则下降了3 .5%。露华浓总部的发言人E liseG arofalo将原因归咎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消费减少。“就中国商机及运营成本做的总体评估显示,退出中国市场是最为合理做法。”

来自露华浓中文官网的信息显示,露华浓产品早在1976年即已经进入中国市场。38年前,广州友谊商店开始销售露华浓唇膏,标志着露华浓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不过,南都记者昨日特意走访广州友谊商店正佳店,该商店化妆品区专柜人员表示,广州友谊在售的化妆品均为一线顶级化妆品品牌,露华浓早已不在该商店销售。

来自广州多个K A大卖场的信息,亦显示着这个品牌的没落。广州五羊新城华润万家化妆品区,该区的促销人员即向南都记者表示,该卖场目前并无露华浓销售,且未听说露华浓产品在该卖场曾有过销售。

南都记者最终在广州天河城的屈臣氏门店,找到了露华浓产品,不过其在国外卖得最好的彩妆则未见身影。据屈臣氏方面介绍,目前露华浓在屈臣氏仅剩生姜系列和普通系列等5个洗发水产品在售。

外资日化在华整体式微

如果说千人团队仅贡献2%的销售额,可以忽略的话,那么横向的对比,则更加触目惊心。其竞争对手宝洁,正式进入中国约20年,在中国一年销售额目前已经高达约60亿美金。其另外一个竞争对手欧莱雅集团,2012年度财报显示,欧莱雅2012年在中国实现的销售额也已经高达120 .5亿元人民币。而露华浓自2012年在中国的销售下滑以来,这一势头已延续到了2013上半年,且目前并无好转迹象。

“大环境不好是一个原因,但主要还是露华浓自身在竞争中没有做好,导致了最终退出中国。”在亚洲PH PC咨询公司总经理谷俊看来,在与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等竞争中的失败,是露华浓败走中国的主要原因。

“露华浓的彩妆其实定位是中高端的,以前还曾看到过它的专柜,但目前已经极少见了。另外,露华浓的广告投放几乎为零,也最终导致了其营销的失败。目前跨国日化的竞争正在变得日趋激烈,这从兰蔻、雅诗兰黛从2013年开始在电视大量投放广告,即可见一斑。”谷俊如是认为。

也有广州的日化分析人士指,本土日化的崛起也是露华浓等跨国日化企业在华业绩不如预期的一个原因。以洗护洗涤领域为例,德国汉高、英国联合利华、日本花王、美国宝洁这四家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巨头,目前仅联合利华和宝洁日子相对过得较好,日本花王目前的产品主要交由上海家化在代为打理,而德国汉高,其洗涤业务在洗衣液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即已退出中国市场。目前中国的洗衣液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已经为蓝月亮、立白等本土品牌所占据。

大的经济环境不佳,外加自身经营业绩低于预期,最终导致了国际化妆品集团露华浓全面败退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