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四月一日起法令生效 在吉中国商人要被迫回国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2-04

【来源:《环球时报》】

      再过一个月,可能又有一大批在国外打拼的中国商人要打道回府了。继俄罗斯之后,我们的另一个邻居吉尔吉斯斯坦政府于1月中旬宣布:为保护内部劳动力市场,为吉尔吉斯斯坦国有企业以及本国公民的中小型贸易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自2007年4月1日起,限制外国人在吉从事批发和零售贸易活动的人数。这一法令与俄罗斯限制外国劳工的法令如出一辙,但其中有一个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俄罗斯境内的外国劳工多是来自于外高加索和中亚等独联体国家;而在吉尔吉斯斯坦,据当地人士估计,在吉经商的中国商人占在吉经商的外国商人总数的80%以上,所以中国商人是吉政府没有明说的重点清理对象。

  中国商人对吉贡献不小

      与我国相邻的吉尔吉斯斯坦面积不到20万平方公里,并且70%的国土面积海拔超过2000米,人口约500万,国内生产总值也只有20多亿美元。据吉国相关部门估计,在这个并不富裕、人口稀少的国家里,存在着一个数量相对不少的中国商人群体。吉国移民与就业委员会主席雷斯库洛娃表示,据吉官方统计,目前在吉外国经商人员约3200人,而非官方统计约为10000人。如吉南部卡拉苏市场5000名从业人员中就有3000名中国人,首都比什凯克近郊的多利多伊市场内30%商户来自中国,麦迪纳等其他市场也存在类似情况。而另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吉国家议员表示,除了几千中国汉族商人之外,在吉的中国公民大部分是中国的维吾尔族和柯尔克孜族,他们在语言、宗教和生活习俗等方面与吉尔吉斯斯坦人相同或相近,聚集在南部奥什和首都比什凯克的几个大集装箱市场。

      长期在吉工作和生活的记者发现,在吉生活的中国公民,绝大部分是搞民间贸易的商人。不论是在比什凯克市中心的百货大楼,还是在熙熙攘攘的大市场,中国商品随处可见。中国商品的物美价廉深得当地普通百姓的欢迎。

      中国驻吉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刘传武参赞表示,中国商人对吉社会和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他表示,近几年中吉经贸关系发展迅速,贸易额逐年大幅提高,2006年中吉贸易额比上一年翻了一番,达到22亿美元。其中2/3的中国商品是经吉尔吉斯斯坦转口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使吉坐收贸易中转国之利。中国商人每年对吉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高达2亿美元以上。

      刘传武参赞还特意驳斥了中国商人挤占当地公民就业岗位的说法。吉尔吉斯斯坦有官员表示,吉限制外国商人主要是希望通过此举解决吉国内严重的失业问题。吉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有调查显示,吉部分地区失业率高达50%。根据吉国家移民与就业委员会公布,有接近30万的吉国公民在俄打工,而俄罗斯的“禁商令”将迫使大量在俄打工的吉公民返乡,这将加剧吉失业问题。对此,刘参赞表示,吉政府的做法实际是南辕北辙,不仅不能缓解吉失业问题,反而会使问题加剧。据统计,平均一个中国商人要雇用3个当地人工作,仅“大唐商城”一家就雇用了650余名当地员工。中国商人的存在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就业问题。

  中国商人很担忧

      吉移民与就业委员会主席雷斯库洛娃对当地媒体表示:“今年4月1日前将有约5000到6000名外国人离开吉尔吉斯斯坦。”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吉关于限制外国商户的政府令,中国商人普遍忧心忡忡。我驻吉中资企业协会南方分会会长官瑞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中国商人压力很大。现在南方卡拉苏市场里的中国商户基本都有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人民币的库存货物,到4月1日货物肯定甩不完。另外不少中国商人以前都曾经赊货给当地商人,如果马上把中国商人赶走,很多中国商人的货款将无法追回。”

      大唐商城总经理杨泽洪对记者诉苦说:“我们是中国商务部批准的三家境外中国商品分拨中心之一,我们的商户基本都是中国商人,吉尔吉斯斯坦的这个法令对我们的冲击太大了。”目前部分商户已经或者准备撤回国内。在大唐商城内,记者看到,一层的家具厅正在甩卖,原来商品充盈的大厅现在已经有些空荡荡的了。

      驻吉中资企业协会秘书长樊立玲表示,目前中国商人集聚的几个市场和商城气氛大体比较平静,在吉经商的中国商人大多还处于观望之中。目前中国驻吉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正紧张地与吉国相关部门磋商,研究如何减少中国商人的损失。中国商人都在期待着中吉官方磋商的结果。另外,莫斯科传来的关于暂缓清理外国商人的消息也仿佛让在吉的中国商人看到了一线希望:俄罗斯都难以承受驱赶外国商人的严重后果,吉尔吉斯斯坦的政府令会不会“打折扣”呢?

  共同寻找出路

      部分中国商人则已开始采取行动应对吉政府令。记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