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国际交流

国际交流

国外街头小贩经营有序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2-08

【来源:市场报】

      上海市政府从今年下半年起,将一改往日对马路摊点一律封杀的做法,部分市区路段经市民同意,便可设置便民类摊点;重庆市年内主城9区将允许摆摊设点;广州市也正在考虑设置统一摊点,方便无证商贩经营……一些城市纷纷出台给路边摊贩“开禁”政策的消息成为了近日街头巷议的热点话题。(本报3月5日、7日连续在头版头条探讨地摊管理问题。)

  其实,街头小贩的身影在全球各大城市街头都不少见。走在美国的纽约街头,买一只“热狗”解馋;在法国巴黎的路边摊上,随手选一个有莫奈油画的发卡;在意大利听那些有男高音天分的小贩们,把“冰激凌”唱出各种不同的花腔。国外城市中的众多个体商贩给人们提供了方便,也为自己谋得生计,有的甚至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道风景,各国繁华都市管理路边小贩的经验值得借鉴。

  韩 国

  小摊形成“道路文化”

  在韩国,卖小吃的摊子叫“包装马车”。不论是年轻学生还是中老年人都喜欢到“马车”前吃上一口。如今这种单一的小吃摊已发展到花店、寿司店、服装店、日用品店,可谓种类繁多。这些装饰得很有个性的移动商店,被韩国人称为“道路文化”。

  大多数韩国人的生活习惯属于“夜猫型”,夜晚的韩国小摊更是街头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在韩国,小摊一般是没有什么税收的,只要你申请加入“小摊业主协会”,获得批准后你就可以“出摊”了。

  韩国政府对路边小摊的管理总体上采用区域管理的办法。即政府将市区划分为三类: “绝对禁止区域”、 “相对禁止区域”、“诱导区域”。

  美 国

  自觉维护市容市貌

  在美国的小商贩,有很多不同的经营方式,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要,灵活地进行安排。

  可以长期摆摊售货:如很多以此为生的小吃贩卖车主和礼品车主们;可以在业余时间经营:如周末在教堂设摊;可以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里营业:如纽约的码头鱼市海鲜摊贩,波士顿干草市场上的农贸产品摊贩;可以挨门挨户上门推销;可以在有重大活动时才临时出摊:如在美国国庆节时,到人们聚会的公园等处贩卖饮料和纪念品;也可以在自家的车房里把清理出来不用的物品卖给需要的人。

  实名申请手续简便

  所有这些商业经营,都需要提前向住地或经营地市政府提出申请,由市政府签发“许可证”。“许可证”分短期和长期两种。经营时间超过90天以上的,要申请长期证。

  绝大多数城市申请“许可证”是不收费的,但是有时可能要交一部分押金,以备过期欠税时从中扣除。由于手续简便,而且有法律保障,所以绝大多数小贩都是持照上街的。

  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政府部门重承诺,所有商贩提供的这些个人和财务信息,决不会被泄露给第三方。而这一承诺代表着两个最应遵守的商业规则,一是商家要“诚”――实名申请,童叟无欺;另一个是政府要“信”――正常管理,庄严执法。  

  自觉保洁维护市容

  摊贩的车和摊位一般都有秩序地排在人行道边上或广场四周,而且装饰得色彩亮丽,外形整洁。食具和桌椅等也很干净。所以在纽约街头小贩虽多,却并无杂乱的感觉。一旦有了垃圾,经营者会马上用大塑料袋收集,或堆在角落,或送到街角边的大垃圾箱里去。喝空的易拉罐分开放好。而且客人也尽力配合,不会对交通和市容有太大影响。

  小贩各种年龄层的人都有。有的是学生出来赚钱,有的是农夫或主妇把自己的产品和食品拿出来卖,还有不少是来自不同国家的新移民。从鲜花到小摆设,从糖果到旧书,卖什么的都有。路边小摊贩可以经营的商品种类有一定的地区限制,例如旧家具不能在市中心街上出售,酒类要特别申请专卖许可等。不过有些有组织的大型临时集市,会在街中心上搭起一长串帐篷,汽车停驶,改为步行街,供人们尽情游览,还有警察值勤维护秩序。

  执法严谨态度温和

  在美国城市的市政管理部门里,没有一个独立的“城管”部门。警察就是惟一的执法人员,负责保障地区的交通、公共卫生和市民安全。

  美国法律规定,警察可以在任何时候要求检查个人的各种证件,包括驾驶证、商贩的营业执照等,但是他们的处理方式相对温和。发现了无照经营的小贩,美国警察所做的主要惩罚是开份罚单,将无照小贩的名字记录下来,送到该地区的资料中心备案。但是并不没收他的物品,大多数时候只是将人赶离售货地点完事。但是如果同一个人屡罚屡犯,那么他就要有铁窗之灾了。

  那么受了罚单要交多少钱呢?警察都回答说不知道,他会指着罚单上的市政法庭电话,让小贩自己去问。原来,警察开罚单并没有要求罚多少款的权力,他只是写明小贩违反了哪些规定。警察也没有权力决定该罚多少,罚款的数额交给法官来决定。

  法 国

  个体摊贩低调经营

  巴黎塞纳河畔的旧书摊市场,闻名世界。那里是游客领略巴黎风情不可不看的地方。这些摊位沿塞纳河而建,一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