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4-02
【来源:中国肉类协会】
2007年7月14日至20日,山东省肉类协会组织专人对济南维尔康、肥城银宝、青岛万福、山东龙大、诸城得利斯、临沂金锣、淄博齐美斯7个大型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今年下半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认为,当前我省规模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处于猪源紧、猪价高、屠宰少、成本升、销售降、肉价扬、经营严重亏损的困境,形势十分严峻。各级政府虽出台了一些扶持生猪生产的政策,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猪屠宰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形势短期内难以好转。调查的7家企业,是国内和我省规模较大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年屠宰量和上市猪肉供应量分别约占我省社会总量的60%以上,因此调查情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生产经营现状
2007年春节后生猪市场一反常规,生猪价格不仅不降反而一路攀升。到6月下旬,企业的生猪购进价每公斤高达14~15元,7月上旬又有小幅上涨,致使生猪屠宰成本不断大幅提高,这对屠宰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消费产生很大影响。主要原因:一是生猪屠宰量大幅减少。调查7家企业统计,2007年4~6月收购屠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57%以上。二是猪肉产品销售量和销售额大幅下降。生鲜肉(含部分库存冻肉)销售量平均减少30%~50%,有的企业今年4~6月份下降58.1%,肉制品产量减少30%,销售量下降39%,销售收入下降42.3%;有的企业在全省开设的500多个专卖店和加盟连锁店,关闭了160家,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50%;还有的企业停止了部分分厂的生猪屠宰,减少了市场供货量。三是企业亏损严重。生猪屠宰加工本属微利行业,部分企业今年1~3月份略有盈利,但进入4月份以后,不仅吃掉了前段利润,而且亏损额大幅增加,已持续4个多月,使生产经营举步为艰。调查统计:今年1~6月份平均每头猪亏51.05元,4~6月份每头猪亏80.9元;有的企业因屠宰加工量减少60%以上,目前每头猪已亏损近120元。
当前企业发生亏损的特点:一是全行业性亏损,其中大、中型屠宰加工企业尤为严重;二是持续时间长、亏损额度大,已经到了企业难以承受的程度;三是虽然市场猪肉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但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却因猪价高、屠宰量减少、生产成本增加、销售量下降,仍然亏损严重。
亏损主要原因:一是受猪源减少的影响,自今年3月份以来各企业生猪购进量逐月下降,屠宰量平均减少50%以上,而活猪收购价格一路攀升,从每公斤7.8元~8.5元,到7月初上涨到14.4~15元/公斤,达到了建国以来历史最高水平。屠宰量大幅减少和活猪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屠宰加工成本大幅提高。调查了解,这些企业正常时期的班宰量为3000至10000头,目前实际屠宰量同比减少57.6%,按设计能力开工率仅为20%~40%。除原料成本上升外,每头猪固定费用(含工资、水、电、制冷费,折旧费、污水处理费及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同比增加38元。二是活猪价格上涨,使购买活猪的资金需用量同比增加2.5倍多。如1头猪按100公斤计算,今年6、7月份每购进1头猪需1440元,是去年同期所需资金的2.5倍。流动资金所需量的加大增加了贷款利息,按现在的银行贷款利率平均每头猪周转一次贷款利息为24元。由于活猪原料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增长,现在每加工一头猪平均亏损80元以上。三是生猪质量下降、出肉率降低。由于猪源减少,收购困难,加之养殖户怕疫病传染提前出栏,导致收购生猪毛重下降、质量降低、出肉率减少,企业亏损增加。据调查:4~6月份活猪毛重同比平均减少27.5公斤,出肉率平均下降1.5%,每头猪减少销售收入201.6元。四是猪肉售价的提高弥补不了生产成本的上升,造成了生产成本与销价倒挂。调查统计:今年4~6月,生猪平均收购价13.7元-14元/公斤,同比上涨162.4%-200%以上,而白条肉、猪肉的销价仅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84.6%和74.1%。因此,市场肉价虽然上涨幅度较大,但远远跟不上生猪收购价上涨和加工成本提高,这两者之间的差额全部由企业承担,因此发生大幅亏损是必然的。五是猪肉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以猪肉为原料熟肉制品的成本,熟肉制品生产经营亏损严重。市场销售的各类熟肉制品因受竞争的影响,本来就微利经营,当前企业为了维持生产和市场份额,宁可承担亏损、低价销售而不愿主动退出市场。调查了解肉制品的猪肉原料,6月份已比去年同期增长46.5%。如生产大红肠、方火腿用的原料涨幅66%,而销售价涨幅仅为13%或保持原价。原料肉价格上涨和熟肉制品销价涨幅比例差距之大,进一步加大了企业亏损。六是因受猪源紧、肉价高的影响,私屠滥宰乘机回潮,规模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处在不平等的竞争环境中。社会猪源紧缺、猪肉价格上涨、使不法屠宰业户有机可乘,注水肉、劣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