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7-22
【来源:武汉商业总会】
2006年,武汉连锁经营根据全市商业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要求,重点围绕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创新业态、创新管理,促进连锁经营流通现代化水平上台阶。
连锁经营业态基本特点
(一)连锁销售市场持续增长。200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3.33亿元,比上年的1128.64亿元增长14.6%。其中,百货店完成销售110.88亿元,比上年的89.57亿元增长23.8%,占社零总额的8.57%;超级市场完成销售138.66亿元,比上年的122.03亿元增长13.6%,占社零总额的10.72%;专业店完成销售116.94亿元,比上年的69.72亿元增长67.6%,占社零总额的9.04%。
(二)连锁经营规模继续壮大。2006年各类连锁经营网点发展累计超过3000个,其中,当年市内外新增连锁百货、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网点277个。重点连锁企业新开连锁网点86个,其中:市内网点46个,市外网点40个。新增网点中大中型综合超市33个,便民超市35个,专业超市15个,百货连锁3个。全市连锁经营实现销售38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比上年同期提高了两个百分点。
(三)业态不断创新,竞争实力增强。重点连锁企业由注重网点扩张、追求发展速度向科学管理、追求质量效益转变;从单一的价格竞争向提高流通效率、增强竞争实力转变;由实行直营连锁向探索特许加盟连锁转变。2006年12月28日中百百货连锁在湖北省荆州新增第一家中百购物广场,并以4层百货+超市+家电整合业态的全新模式亮相。这种业态的整合将有助于拉动消费人气。中百仓储超市公司在重庆开出两家超市大卖场后,又与重庆民营企业山城超市公司组建中百山城超市有限公司,发展网点至24家,迅速成为当地的连锁重点企业。武商量贩公司也先后在襄樊、宜昌成立了分公司,加快在区域的发展速度。
(四)连锁经营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2006年,武汉市重点连锁超市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注重在完善功能、特色服务、便民利民上下功夫,满足多层次消费的需求。中百便民超市公司在门店调整中,新增加了取款机、电话卡、IC卡充值等服务功能,以服务拓展经营,中百仓储针对部分高消费层次探索开设了“生活剧场”高档商品超市;中商平价因地制宜,将开设社区的超市开成特色店,以特色促销;武商量贩注重商品结构调整,使综合毛利率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去年,武商量贩、中商平价和中百仓储三家重点连锁企业实现商品销售141.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14%,占连锁经营总额388亿元的36.57%。其中:日用化妆品完成销售额1.87亿元、粮油副食完成3.42亿元、生鲜完成1.41亿元、服装鞋帽完成0.84亿元。
(五)积极搭建产销平台,推动城市圈经济发展。 武汉市三大商贸流通集团不断把连锁网点延伸到“8+1”区域,在城市圈内各地开发大型卖场、超市78个,已成为当地一大购物景观,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一是积极推进山区土特产品与连锁超市对接。如黄冈蕨菜、咸宁竹笋、红安地菜等山区野菜进入超市,丰富市民菜篮子;二是帮助农产品创建品牌,打入全国市场。仙桃有10多个土特产品、天门的蒋场干子、黄山西红柿、大冶30多个品种都进入市内三大商贸流通集团连锁超市;三是推动圈内种植业、养殖业与连锁超市对接。圈内各地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产量,规范标准,推动农产品进入超市采购链和销售中心。目前,全市超市有500多个品种是圈内农副土特产品,每天有100多万元的圈内产品送到市民的餐桌上,既丰富了消费者的“菜篮子”,又增加了圈内农民的经济收入。
连锁经营业态发展的三种趋势:
一是管理创新。运用信息管理技术加强管理。如采购、配送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财务管理技术等;二是连锁经营组织形式创新。发展直营店、加盟店和自由连锁店外,还有贸工技一体化店,以及上下游产业链协用等,重点推进以特许加盟为组织形式、以优势连锁企业为主体、以品牌和管理技术为核心的社区便利店,整合众多小型连锁店铺,形成贴近居民生活、发挥综合服务功能、提供便利消费方式的连锁便利店零售网络;三是支付手段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