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

百货业:精耕细作创财富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12-28

【来源:经济日报】

即将过去的2006年,是国内百货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年。根据百货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今年1至10月份,百货业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3.5%,全年有望达到14%。除了总量上的增长,百货业在运营上也越来越精耕细作。提高单店利润率,提高资金周转率,以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成为百货企业共同的追求。

定位求精准错位显特色

北京西单商场是一家有着70多年历史的百货企业,曾经连续15年保持北京市单体店年销售额第一。然而,随着西单商圈的飞速发展,高密集度的百货商场带来了激烈的竞争。2004年开始至今,西单商场进行了几次成功的调整改造,及时扭转了不利的局面。

“实践证明,2003年底‘精品百货’的市场定位并不准确。”北京西单商场常务副总经理周京堂说,“后来,商场明确了‘现代时尚百货’的经营定位。这两年我们根据市场变化及经营定位,进行了商品布局及品牌的调整,商场的经营业绩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截至目前,西单商场的销售额比去年增加了40.18%。”

西单商场是如何进行调整的呢?周京堂告诉记者,关键在于细分市场、找准定位、差异化经营。

“西单商圈的中友百货、君太百货在青春装方面有很强的经营优势,因此我们将目标客户锁定以25至50岁的顾客为主,发挥比较优势,进行错位经营。”周京堂说,“北楼一层、二层的体育用品专营,自1996年以来,一直是我们的经营强项,品种多、品牌全,市场占有率较高。另外,我们在主楼一楼开辟了名表专卖店,引入了劳力士、欧米茄等40多个品牌,提升了商场形象。开辟的珠宝、羊绒羊毛专卖、羽绒服专卖、中老年服装等有特色的经营品类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今年12月8日、9日,羽绒服和羊绒羊毛的日销售额超过了300万元。”说到这里,周京堂很高兴。

作为北京另一家老字号百货企业,王府井百货也在定位上进行了调整。据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2005年王府井百货的国际品牌在总品牌占比已经从5%提高到了20%至25%,开始从传统百货业向现代百货业过渡。

北京王府井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万河12月8日在“王府井百货法国节”开幕式上表示,王府井将进一步提升其品牌价值,大众时尚定位将进一步明确,其中引入更多的国外知名品牌将是一个重要途径。据介绍,在此次活动中,王府井百货专门从法国采购了食品、酒类、时装等近千种商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由于找准定位,今年王府井百货的销售额基本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从商品的类别来看,服装类、化妆品和黄金珠宝的销售额一直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国际知名品牌所占的份额不断提高。

同西单商场、王府井百货这类“老字号”企业不同,1994年才只有一家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百货商场的青岛利群集团,这10多年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在山东半岛各个城市拥有营业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大型商场25个,2006年销售额将近100亿元。

对于百货业定位的理解,青岛利群集团董事局主席徐恭藻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来说,需要进行精细化运营,以突出自身优势。而在广大中小城市,可以通过“超市+百货”的大卖场,进行规模发展,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需求。

“青岛利群基本上开的都是3万―4万平方米的大店。”徐恭藻说,“不仅有百货商场,经营服装、饰品、化妆品,也有超市,经营糖、烟、酒等快速消费品,还有其他百货店不愿意经营的家电。我们之所以不放弃利润低的家电业务,原因在于它能够吸引一些人气,有利于百货和超市品类的销售。”

“尽管看上去我们开大卖场,搞的是大而全,但大中有精,粗中有细。”徐恭藻说,“不同的店经营的侧重点是不同的,首先,店里经营的品类和品牌的组合要取决于所在城市和区域消费者的消费特点。其次,要根据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不断进行调整,以前我们经营的商品高、中、低档都有,但现在低档商品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少了。”

“目前做得比较好的百货企业,大多是在差异定位、错位经营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百货业协会副秘书长范艳茹在谈到百货业如何找定位时表示,“每个城市都有高档百货店,也有中档百货店,商家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消费水平选准自己的定位,确定经营的品牌是地方品牌,还是国内知名品牌,或者是国际知名品牌,合理规划其比例,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才能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避免千店一面。”

三大策略提升运营质量

“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