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7-19
提高准入门槛
商务部有关人士称,按目前掌握的情况,该指导意见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申请建立大型门店的零售商需要召开听证会;同时提交拟开设新门店的详细计划,有关部门将细化审批程序。二是要求各城市提交商业规划的详细蓝图,其中包括居民区周围的百货商店、大型超市和其它零售店的规划。
业内专家认为,此举主要针对大型超市和卖场,因此将会增加大型零售商扩张的成本,并会使申请手续更为繁琐。他们推测,政府希望通过提高准入门槛,来防止零售业的过度竞争。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的徐晓芳指出,商务部新规定的起草,政策背景较为明显,即考虑到了超市、大卖场等业态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的现状。中信建投证券研究所的孙鸾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她认为目前一线城市的超市、大卖场等零售店已经趋于饱和。
上海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大部分地区的大型超市已处于成熟饱和期。一些密集地区,在半径1.5公里范围内集中了6家大型综合超市;在半径2.5公里范围内集中了11家大型综合超市;在半径3.5公里范围内集中了16家大型综合超市;在半径5公里范围内集中了23家大型综合超市。
北京的情况也颇为类似。业内人士介绍,在部分地区,很多大型超市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密布的发展和激烈的竞争度已经使少数地区出现恶化局面。
华联超市有关人士透露,由于目前超市业态竞争日趋白热化,因此公司新募集资金不会用来扩展新的超市门店。G百联有关人士也表示,公司目前没有新开门店的计划。
国内零售业管理人士称,近年来,我国建设了一些全球最大的购物中心。但是其中有许多都未能把客流量转变为强劲的销售。而这一规定应该主要是为了降低资源浪费。
中国人民大学黄国雄教授也表示,目前,全国零售业的盈利只有1%左右,却要支撑每年百分之三四十的发展速度。这种扩张带有很大的风险性。
或延缓外资扩张步伐
业内专家认为,商务部新的指导意见可能会阻碍沃尔玛、Tesco和家乐福等海外零售商的扩张计划。房地产机构高纬物业(Cushman& Wakefield)的中国商务服务部有关人士表示,这将使海外大型零售企业和大商场的投资者对进军中国中小城市和内陆地区的计划更加谨慎。
而2005年年初,我国对外资开放零售业后,海外零售商的“圈地运动”可谓“你追我赶”。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在2006年中国零售业高峰论坛上透露,我国零售业仅全面彻底开放一年多时间,其间国家商务部批准入华的外资零售商高达1027家。其中10月、11月、12月当月批准设立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都超过了100家。而在零售业全面开放之前的12年时间内,商务部批准入华的外商企业仅有314家。
海外零售商在这个监管指导意见的详细内容正式公布前不愿加以评论。家乐福中国区公关经理王晓忠表示,他相信中国政府对外资零售业的态度应该是越来越开放,因此新规定不会特意限制国外零售商。沃尔玛北方区市场部有关人士也表示,中国的市场环境将会不断成熟和完善,因此对沃尔玛在华的发展是有利的。
不过一位曾在海外零售企业供过职的人员认为,虽然该指导意见的措辞并未明确表示适用于外国公司,但却根据规模进行限制,而这正是外国零售商的特点。
徐晓芳指出,从上月公布的2005年中国零售业100强排名看,目前国内零售企业在销售规模和网点分布等方面还是比较有优势。前10名几乎被百联集团、国美、苏宁、大商、永乐、北京华联等企业包揽。而家乐福从2004年排名第5下降到2005年的第10名,沃尔玛、易初莲花、欧尚则位列23、20、40名,和2004年相比也没有出现名次上的明显上升。因此,商务部新规如果抬高新开店的准入门槛,延缓门店扩张速度,从另一种角度看则是在保护国内零售企业的既有优势。可能是这一原因,G百联的一位管理人员对制定中的指导意见表示欢迎。
效果还看地方执行力度
草拟的指导意见要求,申请新建大型门店的零售商需召开听证会,这一做法在北美和欧洲国家非常普遍。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