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7-19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来源】
情人节巧克力市场一派红火。“玫瑰花+巧克力”的礼品架构尽管俗套,却也不失为一种经典搭配,尤其是巧克力厂商在礼品包装上推陈出新,让老套的礼品平添了不少新鲜感。笔者近日在北京巧克力市场采访感受到,火热销售的丰年景象掩饰不住的却是浓浓的火药味―――中外巧克力品牌之间的竞争在销售旺季更是趋于白热化。
情人节未至巧克力先火
在北京庄胜崇光百货、华堂商场、沃尔玛购物广场、物美连锁、北辰购物中心等大型卖场的巧克力柜台,丰富多彩的精品礼盒最为抢眼。一位营业员告诉记者,从圣诞节开始,巧克力就一直卖得很好,而今年的节日还特别集中,圣诞节后是元旦,春节也是在一月份,黄金周的热乎劲还没过去,马上又将是情人节,礼品装的巧克力格外好卖。
洋品牌强势本土品牌难敌
仔细观察各大商场的巧克力柜台,会发现德芙、吉百利、费列罗等洋品牌占据了大半江山,国产品牌中惟有金帝可与之匹敌。在不少商场,洋品牌和国产品牌的促销员常常当面锣、对面鼓地“吆喝”。
在笔者随机采访的消费者中,只有一些中老年人还能忆起曾经在北京市场上风云一时的义利巧克力,那种正红色包装的威化巧克力深深留在了不少老北京的记忆里。一位家住石景山的中年人告诉记者,“现在想吃那口还真难”,前两年还能在超市货架的最下层找到那种简单的小纸箱包装、价格便宜的巧克力,现在几乎就找不到了。
当笔者问及是否会选择国产巧克力作为礼品送朋友,大部分消费者的回答是否定的。有的认为国产巧克力的包装不够档次,有的则认为品种花样太少,还有的认为口感还是洋品牌的细腻、醇厚。其实从品牌营销的角度来看,本土品牌如金帝“只给最爱的人”的情感诉求与洋品牌德芙的“丝般感受”、雀巢奇巧的“奇巧时刻,甜蜜时刻”等已不相上下,都早已深入人心,但论品种、包装、口味,国产巧克力仍有较大差距。
国产品牌中,只有金帝的产品线较长,但与德芙相比还是要少一些,包装花样也与洋品牌相差不多,价格却便宜20%左右。其他如金莎、金猴等国产巧克力品牌,在大多数商场只有一到两个品种有售,有的商场甚至难觅其踪迹。在散装糖果市场,笔者还看到了马大姐和徐福记两个国产品牌巧克力,价格还不到德芙的一半,但卖得不如德芙好,特别是德芙配有礼盒,消费者可以自选、称重,装入礼盒中,即实惠又有面子。
国产巧克力亟待突出重围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在世界糖果市场中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糖果市场。目前,我国的巧克力年生产能力超过10万吨,实际生产量却不足6万吨,而且我国巧克力人均消费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只有1%,这种巨大反差使中国巧克力市场的前景被普遍看好,预计平均年增长率可接近10%。但是,目前国产巧克力仍然存在品牌少、口味单一;巧克力加工设备选型不当、配套设施不全;产品开发力量薄弱、产品更新换代慢等问题,在整体形象上始终无法摆脱品质口感不尽如人意,只能在低端市场徘徊的尴尬处境。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巧克力市场将迅速发展,这对国内巧克力厂商来说是极好的契机。但面对洋品牌已经占优的局面,国内巧克力厂商只有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进行原料精选和设备升级,在技术上与国际接轨,并注意市场创新,广建营销网络,加强品牌经营,才能够与国际巧克力企业在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和交融,突破巧克力行业的寡头垄断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