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7-19
【来源:市场报】
糖价持续几个月居高不下,“涨”声不断,已经成为触及涉糖食品企业的一道魔咒,大企业听了头疼,中小型企业更是有头悬利剑的恐惧,我国涉糖食品企业正在集体遭遇一场10年难遇的“高糖价危机”。
“糖价的上涨已经超出了很多企业的承受范围,食糖价格上涨,造成的后果就是企业成本大幅度上升,而利润大幅度下降,持续不断地涨价对整个泉州的食品生产行业影响非常大,一些小企业已经开始被淘汰出局”,这是记者在泉州市采访到的信息。
泉州食品行业多为膨化食品和糖果类生产企业,此类企业高达近千家,其中有雅客、喜多多、蜡笔小新、达利、安记等10多家中国名牌企业。食品生产总值占福建省的一半以上,其中糖果和膨化食品的市场份额全国占有量第一,糖果总产量更是占到全国的20%左右。
金冠食品(福建)有限公司负责人在采访时表示,提高产品售价也许是保持利润率最直接的办法,但是在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企业通常不会轻易采用上调产品的价格来缓解成本压力。金冠公司已经开始逐步调整内部架构,将产品升级作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为防范高糖价带来的风险,公司也将调整糖果产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泉州食品行业有相当的一部分企业规模小而散,缺乏科技投入,只是低水平产品的重复开发,这些小企业对市场的风险应对能力很差。而糖价上涨对中小企业来说,将造成无法承受的巨大经济压力。因为这些中小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其消费群体对价格上涨相当敏感,涨价等于丢了市场,不涨价企业又面临生存危机,最终将有相当部分被大企业并购,从而淘汰低档次的产品。
泉州市食品行业协会会长吴文富告诉记者,泉州市大型食品企业比例相对较少,高附加值的科技型食品企业不多。因此,食品企业需要大力采用高新技术改造食品产业,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进一步合作,研究和开发出高附加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