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8-14
【来源:经济日报】
今年上半年,在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工交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良好,工业生产加快,企业效益稳步提高,能源、运输紧张的状况得到缓解。在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在谈到这些问题时,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指出,四个方面新情况值得关注。
首先,工业投资、生产保持高位,加大了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难度。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3%,为近3年来最高增幅。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投资比重继续呈增加之势,制造业中近三分之二的行业投资增速超过40%。朱宏任认为,“在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投资与生产的过快增长,势必加剧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影响经济持续平稳运行。”
其次,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由降转升,部分行业结构不合理矛盾突出。在国际市场石油、有色金属等产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国内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双重拉动下,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结束了连续7个月同比下降的局面,在5月份开始回升,6月份涨幅提高到6.4%。受其影响,一些行业生产能力扩张又出现反弹。全国铜冶炼在建、拟建项目总规模达250万吨,与国内现有铜冶炼能力相当。煤炭生产能力在连续几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2005年已达到22.6亿吨,显示出产能过剩的迹象,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速又达到45.7%。钢材产量6月份增长32.2%,过高增速将加大供大于求的风险。
第三,转变增长方式任务艰巨,资源环境问题令人担忧。随着电力供需矛盾总体缓解,一些能源生产集中地区又出现了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的苗头,个别地区为片面追求增长甚至违规出台了推动高耗能企业加快发展的优惠政策。生产和消费领域能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治理进展缓慢。
同时,局部性、时段性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矛盾仍然存在,运行中不稳定因素增加。6月中旬以来,电力需求呈现总量较快增长、高峰负荷攀升导致电网峰谷差拉大的特点,华北、华中、西北等电网最大用电负荷屡创新高,广东等地电力供应仍存在一定缺口。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后,油品供应总体平稳,但仍有福建、上海、吉林、河北、山西等地区反映供应偏紧,保证国内油品稳定供应的压力很大。西北、西南、东北地区铁路运输仍然偏紧。煤矿生产重特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对正常的生产运行秩序产生影响。
朱宏任指出,研究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的部署,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放松。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是下半年的工作重点。要落实今年以来出台的焦化、铁合金、煤炭、铝、水泥、电力、电石、纺织、钢铁等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文件,加紧制定配套政策,包括行业准入标准等,并认真贯彻执行。要防止高耗能行业重新盲目扩张,从严控制新建项目特别是高耗能项目,科学调度合理利用现有电力资源,加强督促检查,坚决取消个别地区违规出台的电价优惠措施。
同时要落实各地区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抓好重点节能项目的实施,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与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结合起来,大力促进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切实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