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中国商业联合会谈“自由贸易问题”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9-23

【来源:本站】

中国商业联合会9月23日在上海召开的“国际零售协会高级管理人员论坛”本年度第二次会议上,发表了“中国商业联合会谈‘自由贸易问题’”。全文如下: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与一些国家的贸易摩擦不断,这不但给中国国际贸易造成影响,也使这些国家的零售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很大伤害。

一、我国成为世界反倾销涉案最多的国家

根据我国海关数据,1995-2002年,全球发起的2205起反倾销调查中,有312起是针对中国的,占案件总数的14%,排在世界第一位。2003年以来,某个发达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先后波及彩电、木制卧室家具、纺织品和服装、网络控制器、橡胶抗老化剂、彩色电视接收器、撞球杆、声音处理芯片等产品,不计纺织品等,涉案金额超过30多亿美元。

2005年,某些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反倾销调查,先后波及劳保鞋、皮鞋、塑料袋、冷冻草莓和纺织品等,不计纺织品,涉案金额近30亿美元,受影响的企业1500家,工人400多万人。

贸易保护主义,使中国遭受不公平待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反倾销案涉案最多的国家。

二、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致使中国受到不公平待遇

反倾销是世贸组织允许采取的维护公平贸易和保护国内安全的合法手段,是各国所公认的。我国赞成和支持这一措施,并一贯反对以倾销方式扭曲公平贸易竞争的秩序,反对以倾销损害贸易伙伴国相关企业的利益。但是,我国坚决反对滥用反倾销,把反倾销变成进行贸易保护或歧视政策的手段。

现在,确有一些国家利用某些贸易纠纷案件,把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的工具,人为夸大所谓倾销的幅度,尤其是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采用与这些国家经济毫不相干的第三国的市场价格来计算这些国家产品的正常价值,而不从这些国家产品的实际成本和价格出发来计算。这就不能真实反映出口国经济的现实,导致误判。这种歧视性的做法,不公正待遇,使一些国家出口产品本来没有倾销而被裁定为“倾销”,本来倾销幅度轻微而被裁定为高度倾销,给这些国家出口造成人为的壁垒,给国际贸易公平秩序造成过度的摩擦和动荡。

因为涉及有关利益,反倾销措施常常得到制造商协会和工会组织的支持,并被某些政界人士和非政府组织利用。甚至也不排除,个别时期或个别国家机构,在反倾销措施中掺进了某些政治因素。

三、关于自由贸易的建议

我们了解到,一些国家之所以对我国做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判断,之所以经常使用反倾销的政策及其做法,主要是因为双方交流不够。他们不了解中国市场经济已发展到什么程度,不了解中国市场化的快速进展,也不理解中国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事实上,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建立起了市场经济体制,并通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已将国际贸易从价格竞争转到质量竞争的战略上来。当前,有目共睹的是,我国的关税和非关税保护程度有了大幅度的下降,但我国仍然未能获得某些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在世贸组织中仍处于被歧视的状况,处于不公平的竞争状态,这同世贸组织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是完全不符的。

各位朋友,贸易保护措施是一把双刃剑,针对我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实行反倾销,看上去似乎对进口国同类产品的制造商有利,但实质上保护只能保护落后,对经济的协调发展十分不利,更重要的是侵害了该国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损害了零售商的利益,这一点我们应该感同身受。
因此,我们建议,各位朋友能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协会自身的利益出发,将我国市场经济情况向本国政府进行呼吁,给予我国“市场经济地位”;同时在反倾销问题上,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待我国的“非市场经济国家”问题,切实考虑我国出口产品的真实价格。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追求在反倾销中的优惠地位,只是要求贸易伙伴公平的对待,希望为了公平贸易而实施的反倾销措施,不要成为扩大不公平贸易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