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昨天,“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第二次周价格指数正式发布,指数显示上周商品市场价格变化影响不大。指数编制办公室表示,时下关键的就是要把指数有效推广,让市场内以及全国的商户读懂并理解这个指数,从而发掘指数“市场晴雨表”的指导性。
第二期周价格指数显示,本周价格指数为100.06点,相比上期小幅上扬,走势继续保持平稳。指数显示,在17个商品大类中,价格指数上涨的有10个大类,下跌的有7个大类。在“涨跌幅前十类”的产品中,线类产品涨幅最大,增长7.25点,其次是袜子,增长4.41点。跌幅最大的是帽类,下跌5.43点。
义乌市万里线业有限公司销售部朱先生称,线类产品上星期出现上涨,一个重要原因是原材料的涨价,“对厂家来说,原材料上涨自然会在出厂价方面提高。”上海森美纺织有限公司销售部张先生针对袜子涨价一事回应道,随着秋冬天的到来,袜子销售开始进入旺季,“目前订单较多,忙不过来,自然可以涨点价。”而桐庐南华针织厂销售部杨经理则解释了帽子上周跌价的原因,“帽子的订单集中在6-9月,到目前为止客户订单基本已下完,所以价格出现回落。”他预计帽子的价格还会继续下跌。
“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时下已被寄厚望于成为中国小商品的“道琼斯指数”。指数办表示,数据的采集都是由对市场非常熟悉的信息采集员挑选。目前,在最基本的单项商品数据中,大部分还是由一个商户来提供一项商品的数据,今后有可能由2-3个商户提供,增强精确度。
指数办透露,“其实从上半年开始准备制作指数以来,最主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所以我们有大半年的时间是用在挑选商户上。”他透露,首先提供数据的商户必须要有责任心,“这些都是由一线的市场信息人员来选择,他们会比较熟悉。”另外,商户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在自己的领域内有一定影响,它的行动才具有代表性,而且对于行业内其他企业也才有指导意义。
不过,现在的问题则是如何让指数发挥作用,“由于刚推出,有的经营户看不懂,指数的指导意义也就无从谈起。”指数办表示,一旦对指数了解后,经营户完全可以通过指数来了解商情,判断市场的发展趋势,从而制定自己的经营策略,比如什么时候能以最合算的价格进货;什么时候该保存多少量的库存等,“以前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现在则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数据了。”
指数如何出笼?需经三层审核
“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是选择一系列反映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运行状况的指标,用以全面反映义乌小商品价格和市场景气活跃程度的综合指数,包括价格指数、景气指数等。
据指数编制办介绍,根据国际市场商品分类惯例和中国商业统计商品分类标准,再加上义乌小商品市场自身特点,指数的小商品分为四级类别:一级17个,包括珠宝饰品、服装服饰、食品饮料等类别;二级68个,三级类别100个,四级类别1006个。举个例子,一级类别服装服饰类包括服装、袜类等好几个二级类别,而在袜类这个二级类别中,又包含袜子这样一个三级类别,最后在袜子里又分几个四级类别,如丝袜、羊毛袜等。
那么这些价格指数如何出炉?指数办介绍,最先在1006个四级类别的每个类别采集2-3个代表商品的交易价格,计算成各个类别的指数,再根据经济指数理论与统计评价理论,采取多层双向加权合成方式综合而成得到上一级价格指数。指数办表示,挑选的最基础的商品必须有代表性、上市周期长,并且价格要有波动从而可作比较。
至于景气指数,则是由另外3千多个商户提供这些代表商品的成交额、物流量等数据,并结合商户对所经营商品的信心打分,汇总就形成了景气指数。而数据公开发布前必须经过三道检验:经过市场信息员一线收集、由每个市场的指数负责主管进行数据核对、最后由指数编制办公室再核对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