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牡丹江市特色农业收入超四成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4-29

【来源:经济日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全市有328个行政村实现“一村一品”,总产值达28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42%,成为黑龙江省今年带动农民增收的先进城市。

金秋时节,记者奔走于田间地头,农家庄户,与广大农民一起感受增收的喜悦。在东宁县三岔口镇幸福村,3600亩连片栽培的圆葱地里,240户农民正忙着往贸易公司派来的车上装圆葱,这些圆葱将销往国外。据估算,幸福村今年圆葱总产量可达到1.44万吨,出口创汇1300万元,人均收入2180元。

幸福村是牡丹江“一村一品”战略的一个缩影。在牡丹江市,现有种植、养殖等特色村328个,占所有行政村总数的37%;从事专业生产的农户达10.5万户。

宁安市渤海镇双庙子村有种植韭菜的悠久历史,但始终形成不了规模。为此,这个村把一家一户的旱田集中到一块发展韭菜产业,并成立了韭菜协会,今年共种植韭菜1500亩,韭菜产值达910万元。双庙子村还带动临近的西地村一同种植韭菜,今年西地村韭菜种植面积增加到1100亩。这两个村现已成为牡丹江市远近闻名的韭菜“一品村”。穆棱市磨刀石镇苇子沟村是远近闻名的果树“一品村”,全村种植果树面积3500亩,水果畅销国内外,全村总收入34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5670元。

目前,牡丹江市已初步形成14个特色突出、集中连片、集约化程度较高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食用菌、果菜、白瓜子、玉米、水稻、烤烟、蜂蚕8大产业带,一批农业种植结构好、产业规模大、人均收入高、示范作用强的“一品村”脱颖而出,成为牡丹江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特色村的成长,还为牡丹江龙头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东宁县绥阳黑木耳山野菜批发大市场,依托本地3.4亿袋黑木耳生产的优势,年经销黑木耳3000万斤,交易额达到6亿多元,带动了东宁县24个行政村3500多户农民人均增收5109元。2006年牡丹江市有国家级和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5个,与基地农户签订农业订单268万亩,有14.2万户农民融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总产值34.3亿元。牡丹江市现已形成“一村一品”与农业龙头企业互相促进发展的特色农业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