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就《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有关问题答中国政府网问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11-23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日前,商务部发布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目标,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对于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为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接受了中国政府网的采访。

问:《规划》中的“农村市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规划》中的农村市场体系主要是指商品市场体系,包括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和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不包括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

问:《规划》提出了哪些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是如何确定的?

答: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结合农村市场发展的实际状况,《规划》提出了一些具体目标。

关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十五”期间,我国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考虑到2001年以后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加快,《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万亿元,平均年增长约10%。

关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率。根据“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工作目标和目前实际进展,2007年标准化农家店力争覆盖70%的乡镇和50%的行政村;2010年争取覆盖85%的乡镇和65%的行政村。

关于农业生产资料销售额。考虑到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和农业技术进步因素,预计5年内我国农民人均生产性支出额增长速度为10%;考虑到农村人口变动因素,2010年农村生产资料市场规模约为1.1万亿元,平均年增长10%。

关于大型农资流通企业。根据农资市场发展趋势分析,《规划》提出,到2010年培育10家年销售额在100亿元以上的大型农资流通企业,进一步提高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关于农副产品购进额。1999至2003年,我国主要农产品销售额增长率为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4%。考虑到今后农产品需求量将继续扩大,《规划》提出,2010年全国农副产品购进额达到2.3万亿元,平均年增长7.5%。

关于农产品进超市和便利店销售的比例。2003年底全国共有7.4万家超市门店,其中食品销售额约3000亿元,蔬菜、水果、水产品和肉类等生鲜农产品销售额1250亿元,占总销售额的27%。为保证食品安全,便利群众消费,《规划》提出,2010年农产品在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业态中的销售比重达到全部农产品零售额的1/3以上。

问:“十一五”期间,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的重点和主要政策措施是什么?

答:《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一是培育市场主体,增强流通企业活力;二是建立和改造农村消费品流通体系;三是构建顺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四是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体系。

《规划》同时提出了推动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四方面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加强对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规划;三是强化政府对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管理和引导;四是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问:在农村消费品网络建设方面,《规划》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答:“十一五”期间,商务部将全面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自愿参与的方式,逐步推进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改造和建立标准化“农家店”,加快形成为农村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零售网络终端。同时,积极探索网络使用多样化,逐步完善“农家店”收购农副产品、搭建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农副产品创自有品牌和进超市等功能,实现“一网多用”。

问:在构建顺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方面,商务部门有什么举措?

答:为从根本上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真正帮助农民增收致富,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