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05-04
【来源:路透中国】
路透上海电---中国将于12月向外资银行开放零售银行业务,将有助于外资银行成为中国蓬勃发展的货币及债券市场的市场参与者。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後,外资银行将可吸收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存款及服务,使其人民币资产大幅增长,而且他们将透过参与债券市场而赚取更大的利润。
分析师估计,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债券业务明年将可能翻倍以上,在今年前十个月里已经增长了三倍,他们并预计这种高速的增长在未来几年还将继续。
位在上海的一亚洲银行财务部经理表示,「目前,债券市场还是我们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但随着人民币存款的增加,我们将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债券投资,因此,我们计划申请成立本地注册的外资银行,并在明年中积极参与债券市场。
目前在中国的外资银行可以提供本地公司人民币和外币业务,但是在向个人提供外币服务时还受到限制。从12月开始,这一局面将会改变,外资银行将可以向境内中国公民提供人民币服务。
**市场份额仍较小**
由于中国本地银行的分支网络非常大,外资银行将面临严峻的竞争,但是中国市场的庞大规模能令他们都分得一杯羹。分析师相信,在上海的外资银行第一年将能吸引到共约1,500亿元人民币个人储蓄,目前则略多于1,000亿元。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在中国的48家外资银行在银行间市场进行了6,430亿元的债券回购交易,是去年同期的四倍;现货交易也翻了一番多,达到6,200亿元。持有债券及票据的总量达360.9亿元,为近去年底的三倍。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并不大,仅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货交易的3.4%,回购交易的1.5%,债券持有量为0.4%。
外资银行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缺乏人民币资金的获取渠道。他们的人民币贷款大约是人民币存款的四倍,因此,在货币市场他们一直都是净资金拆入方。为了改变这种不均衡的局面,人民币零售业务未来几年都将会快速成长。
**促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法国兴业银行<SOGN>固定收益衍生部亚洲区负责人Gilbert Tse表示,「我们预期在即将到来的一年中中国国债市场交易会增多。为应付这一趋势,我们已在上海建立以人民币交易为主的交易室,并打算明年进一步扩充本地员工。」
渣打银行<STAN><0005>和花旗银行<C>是三家在中国债券市场非常活跃的外资银行。其中渣打银行及汇丰银行均表示,将在中国成立本地注册的外资银行,以开展人民币零售业务。
高盛银行预计,更多的外资银行参与中国的债券市场交易,将会促使中国债市在未来十年保持每年20%的增长,并大约在2016年达到美国国债市场的规模。而外国参与者的增多将会促使中国政府加速债券市场的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