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6-12-12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零售业直接关乎民生,请问目前实际情况究竟怎样?
黄海:鉴于零售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特殊性和敏感性,商业在外资产业目录中长期被列为限制性领域。入世以来,我国逐步放开了对外资商业的地域、股权和数量限制,外资商业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仅2005年就超过1992―2004年批准设立的外资商业企业总和。在全面开放的同时,我们坚持“积极、稳妥、审慎”的开放政策,外资商业的市场份额一直较低,没有对国内商业造成严重冲击。据国家统计局对2005年限额以上连锁企业统计,外商零售和餐饮连锁企业销售额不超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
记者:当初很多人担忧零售业顶不住“狼来了”,但这个行业的开放结果好于预期,原因何在?
黄海:首先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5年来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打个比方,吃蛋糕的人虽然多了,但蛋糕做大的速度更快。这减弱了外资零售企业对市场份额的影响。其次,目前中国市场买方市场不可逆转,众多流通企业的激烈竞争和不断下降的流通利润率,不利于新的外商零售企业快速涌入。还有,目前设立外资商业企业需经商务部门审批,而且必须符合当地商业网点规划,新开店要相应增加资本金,对内资企业就没有这些限制。总的讲,商业开放政策得当,外资进入情况正常,一些潜在风险完全可控。
记者:现在社会上对商业对外开放有种种议论,您是不是也听说过一些反映?
黄海:就我了解,反映较强烈的突出有几点:一是外资大型综合超市发展过快,且主要集中于少数企业,外资在大卖场业态现已占优势。二是外商独资商业企业增势明显,一些原有的合资企业也逐步走向独资,原来的合作关系转为直接竞争。三是部分地方政府对外商过于优惠,有的不进行网点规划审查,甚至对中外零售企业实行不同的地价、租金标准。四是外资商业并购案增加。对此,我们一直密切关注,并及时采取调控措施。
记者:有观点认为,外商一旦取得我国市场的控制权,国外商品将大量来华,而国产商品将被压价,可能影响我国经济安全。您怎么看?
黄海:外资商业是否会影响我国经济安全,关键在于外商能否取得国内市场的控制、支配和主导权,事实上这一点很难做到。我国的《反垄断法》现已进入人大审议程序,该法赋予反垄断执法机构审查权、决定权和处罚权。六部委日前还联合出台外资并购新规,进一步加强了并购监管。
外资商业是否销售国产商品,这取决于国产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在这方面我们还是很有优势。我国已建立了完备的应急机制和预案来应对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大的市场波动,境内所有商业企业包括外资商业,都必须服从政府的调控和干预措施。
所以我认为,外资商业目前难以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风险。目前我们正抓紧做几件事:推动《城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尽快出台,调控大型商业设施有序建设;提高国内流通企业国际竞争力,鼓励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等;同时,完善外资商业统计与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