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健全适应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1-19

【来源:经济日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切实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二)务必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三)加快构筑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四)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五)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六)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

建“农家店”

店小事大

故事1

2007年1月6日,河南省淅川县寺湾镇鹁鸽峪村一家农家连锁店里,10多位顾客正在挑选商品。鹁鸽峪村是一个深山村,过去村民们买针头线脑、油盐酱醋都要翻过大山到10多公里外的集镇。现在,村里开了家“农家连锁店”,吃的用的样样齐全,货真价实。而且,村民们自己吃不完的禽蛋、山野菜、杂粮等农副土特产品还可以出售给“农家店”。村民兴奋地说:购物进了“农家店”,放心实惠又方便,农副产品变现钱,真是农民“贴心店”。

记者:黄助理,我知道,对你来说,上面这个故事并不新鲜。因为建设“农家连锁店”是你所在的商务部近两年来的工作重点之一。请你告诉读者,在全国,像鹁鸽峪村这样的“农家店”有多少家?

黄海:超过16万家。正如你所说,从2005年起,商务部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工程”,积极鼓励城市连锁企业,通过发展加盟店、特许经营、投资直营等方式,在乡、村发展农家连锁店,向农民提供“货真、价实、放心、方便”的商品和消费。截至2006年底,这项工程已覆盖到全国63%的县市,并把商品范围扩大到药品、农资、通信、图书、音像制品等。

记者:建“农家店”,事儿并不大,商务部为何花这么大的精力去做?

黄海:做这件事,有两重考虑:一是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据测算,迄今为止这项工程带动了地方和企业投资约117亿元,使1.4亿农民受益,吸纳富余劳动力约65万人,扩大农村消费近600亿元。二是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建“农家店”,看似小事,但它培育和构建的是农村流通市场主体,运用连锁的方式建店,又把新型流通方式引入农村。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发达的流通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在这种背景下,推进这项工程意义更加重大。

记者:那我替读者问一个问题:按照你的理解,这个“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完善的市场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儿?

黄海:应该是一个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它的内涵至少包括4个层面:一是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发达的物流产业,二是强化农村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四是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

记者:你的意思是,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应该产业、设施、业态、人4大要素齐全。请你判断一下,当前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处于什么状态?

黄海:具体来说,一是农村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05年我国县及县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082亿元,比1995年增长1.68倍。二是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逐步完善。传统的集市贸易继续发展,各种批发市场、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大量出现,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开始从城市走向农村。三是流通主体多样化。从事农产品购销经营活动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超过2万多个,有近600万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广大乡村,从事农产品流通、科技、信息等一系列中介服务活动。

实施3项工程

奠定基础

故事2

2007年1月6日,小雪飘飞。山东省文登市葛家镇葛家村长江连锁超市里,60多岁的村民吕志明手中拿着面包,正仔细地查看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他告诉记者,长江超市没建时,他曾从本村的小店铺里给小孙子买过绿豆糕,没曾想,孙子吃下去没多久就直喊肚子疼,不一会儿就上吐下泻的,多花了不少冤枉钱。现在好了,让村民信得过的“农家超市”来了,买着放心。

记者:这些年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曾发生在村民吕志明身上的“买劣”之事,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仍屡屡发生。你是如何看待此事的?

黄海:不可否认,村民吕志明所经历的“买劣”仍是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农村是地区封锁、假冒伪劣产品的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