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春都邦杰并购传闻背后:河南食品业重组棋局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9-11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高盛收购的落幕,并不能将双汇拉离人们关注的视线。

  从夏季以来,有关双汇有意收购春都的消息开始传出。6月中旬,来自漯河双汇的一队人马抵达洛阳,并正式向春都表达了收购意向。

  就在外界对双汇收购春都能否成行众说纷纭之际,双汇的同城兄弟汇通也悄悄向这位“大哥”递出了橄榄枝。据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资金等方面的压力,同样以肉制品为主业的汇通集团主动找上了双汇,希望对方能兼并自己。

  一家企业同时与两起收购案扯上关系并不是偶然。此时,位于河南周口市,以生产清真肉制品出名的邦杰集团,也迎来了省内的好几位“追求者”,其中,有肉鸡产业的老大大用集团,也有速冻行业的巨擘思念。

  “未来,在河南的‘大厨房’产业里,要求各个门类都要有龙头企业,所谓龙头企业,说得差一点,也要在全国前五位。”8月底,河南省食品工业办公室主任陈振杰对记者表示。

  做大做强食品龙头企业的目标之下,兼并重组开始潮涌。而此时,正是一个契机。

  政府推手

  有说法称,双汇与春都的密会、邦杰与思念的接触,直接源于6月6日举行的河南省加快企业战略重组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后,河南省国资委出台了有关加快国有企业战略重组的“76号文”。

  据一位参加了该次会议的食品企业负责人介绍,尽管在食品领域,继双汇挂牌转让之后已没有什么大型国企,但是作为河南省支柱产业之一,很多食品重点企业均参加了会议。而在会上,有省领导专门就两家食品类的企业重组点名:“在食品行业,重点做好思念集团与邦杰集团、双汇集团与春都集团等企业之间的战略重组。”

  被称为“天下粮仓”的河南正向“天下厨房”转型。据统计,目前国内市场每10个速冻水饺中有5个出自河南,每10根火腿肠中有4根来自河南,每3.5包方便面中有一包来自河南,麦当劳、肯德基在中国的主要原料90%来自河南省……截至2006年底,河南食品工业经济总量已超过广东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山东。

  在此基础上,如何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成为河南食品工业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按照河南省食品工业“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省内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50家左右,其中:双汇集团超500亿元,河南中烟工业公司超200亿元,金星、白象、华英、大用、众品5家企业争取超100亿元,莲花、三全、思念、科迪、邦杰、永达、天冠等13家企业超50亿元。到”十一五“末,50家骨干企业省内销售收入突破150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60%。”

  这势必要求龙头企业除了在内生机制上加大发展外,也要努力寻觅兼并扩张的机会。因此,“十一五”规划续道,未来将“支持龙头企业利用资金、技术、品牌和市场网络优势,进行横向重组和上下游整合,实行低成本扩张,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此外,在河南省财政局下属的投资机构、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简称“农开公司”)总经理庞学孟看来,目前河南省食品企业同质现象严重,随着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一定会出现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的问题。因此,如何加快这个进程,“我们觉得很有必要优势互补,形成一个集团,走到一块”。 

  一个例子是,仅在猪肉制品加工方面,河南就拥有双汇、春都、汇通、众品等多家大型企业。

  邦杰于1997年组建,是以黄牛养殖及清真肉制品综合加工为主导的企业,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河南省百户重点企业之一。不过,由于近几年高速扩张资金吃紧,经营上一直走下坡路。尤其在牛肉加工方面,整体市场呈现萎缩状态。而曾是行业第一的春都也曾遇到同样的问题,经过去年的重组换壳之后,如今正欲重振旗鼓。

  于是,在重获新生的春都与行业翘楚的双汇、落难的邦杰与资本充裕的思念背后,政府的推手可谓用心良苦。

  此外,据当地知情人士透露,思念接触邦杰并非空穴来风。目前手握大量资金的思念,也在寻找除速冻面食之外的新的盈利点。而邦杰拥有牛肉养殖加工的国债项目,这令很多企业眼馋。此前,思念已经与邦杰有过沟通。

  “民营企业,强强联合比较难,强弱联合比较容易。”庞学孟如是总结未来的这场重组潮流。

  难点与契机

  “河南食品业的联合重组,应该是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的过程。”陈振杰表示,特别在双汇整体改制完成后,食品业民营企业众多,不是政府单方面说了算的。

  而庞学孟也认为,食品企业的联合重组,不像其他资源类的国有企业,还是要靠自身意愿。作为民营企业,有考虑支配权和自身利益的问题,绝对不能采取拉郎配。

  据河南方面知情人士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