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专题活动» 优质服务» 典型展示

家政服务之星:陈松蒲 沈阳松浦博爱护养中心

  

  陈松蒲,沈阳松浦博爱护养中心院长,1950年7月出生在美丽的松花江畔,当她还没有来得及去松花江边漫步,便在两岁半那年染上了脊髓前角灰白质炎,造成双下肢瘫痪。

  疾病和挫折磨练意志

  尽管身患残疾,但她从不抱怨、不自卑,正确对待残疾的身体并不断的完善自我。23岁那年,她去了街道企业,干起了清砂工。领导看她不怕脏不怕累,工作之余还有说有笑,而且能写会算,便调她到办公室做内勤。打报告、写总结、办广播、出黑板报、给工人扫盲办夜校,起早贪黑地干工作,使她从中得到很多激励和快乐。

  知识和毅力是成功的翅膀

  陈松蒲这样认为:残疾人要想残而不废,必须用知识改变命运。身体残疾,但心灵不能残疾、头脑不能残疾。她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孜孜不倦勤奋学习。她29岁读沈阳财经学院夜校, 34岁读完四年制沈阳市电大工业会计专业,同年又通过招聘考试以全市第七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全民干部,41岁考取会计师,48岁进修了首都经贸大学在职研究生,同年考取注册会计师,50岁学会电脑,51岁考取高级会计师, 53岁考取心理咨询师,54岁考取营养配餐员,55岁考取职业指导师,56岁考取高级营养配餐员,58岁在清华大学华商总裁高级研修班进修。60岁还学会了开汽车。她以超人的毅力,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知识型创业女性。  

  岗位是奉献爱心的平台

  陈松浦说:松浦博爱养护中心是经营生命的 ,我们都是生命的守护神。“帮天下儿女尽孝,为众多家庭解愁”是她的从业理念;“让入住老人幸福,给政府社会分忧”是她从业的心愿;“爱国、感恩、助老、奉献”是她从业的价值观。

  凡是到过松蒲博爱护养中心的人都会发现:无论老人怎样“刁难”、“使性”、“发脾气”,员工们都始终彬彬有礼,笑容可掬,耐心周到。因为他们知道陈松浦对每一个员工的基本要求是:“允许老人不讲道理,不允许和老人讲道理”。

  针对有些老人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差异,陈松蒲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新理念:吃饭时她讲:要均衡营养,吃该吃的,不吃想吃的;轻信广告乱买药,她就说,买药要看疗效,不能看广告;她在餐厅挂起了条幅:“尊老敬老不欺老,爱老助老不啃老” 。遇到老人闹意见,她就在墙上写:“赞美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感激别人的恩典”的大字横幅;遇到悲观抑郁的老人,她就每天笑脸相迎,想着法鼓励他们增强生活的信心。为满足老人不断增加的服务需求,她卖掉原来积攒的六处房产,改扩建老人院舍,增设阳光棚、观景电梯、燃气供暖设施,为各楼层安装磁化水设备,受到老人们的交口称赞。

  志愿服务是她施爱的境界

  陈松蒲不仅爱岗敬业,而且她热心公益。捐助无障碍街道改造;为16名残疾子女特困生捐资助学;太平洋海啸捐款;汶川地震多次捐款并第一时间里率先自费成立了“5.12长期照护全国联盟”辽宁小分队。青海玉树4.14地震,她带领三名最优秀护理人员,奔赴灾区。通过她的不懈努力,党和政府也给了她很多荣誉:中国百名优秀母亲,省、市“劳动模范”;省、市“三八红旗手”; 2010年获“全国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受到回良玉副总理的亲切接见; 2011年获全国家庭服务业“优秀管理者”;2012年获首届辽宁慈善奖—“最具爱心十大慈善楷模”;同年获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全国商贸服务业优质服务明星;2013获“中华儿女年度人物”,她被称为“坐在轮椅上的慈善女人”。

  几十年来,双拐支撑她病残的双腿,求学增长了她的能力和智慧。创业的曲折赋予了她坚强的毅力,执着的追求构成了她强大的精神支柱。以爱回报社会的梦想激励着她笑对人生,挑战残缺的生命。

  松蒲博爱养护中心实践着她的梦想:“以服务高龄失能、失独空巢老人为定位;以医养结合为特色;以机构为支撑、以社区为依托,为居家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用优质服务为核心,立足沈阳、走出辽宁、面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