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济南市商业联合会】
“农超对接”,简单地说就是农产品与超市直接对接,除可避免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外,还可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济南华联超市早在2008年8月开始办“农超对接”,现已经做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样板:降低菜价三到四成,菜农可享“保护价”。
联营变自营
此前,华联超市的蔬菜全部为联营,即超市提供场地,其他人租赁场地经营。这种经营方式有三个致命的问题:一是菜价很高;二是菜的质量难以控制;三是卖菜员工不是自己的,难以规范管理。消费者普遍反映“超市的蔬菜价格太高,品质不好。”一位消费者在座谈会上说,“我要买菜,绝对不到超市”。
这句话刺激了华联人,集团高层领导很快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转变生鲜产品的经营方式,自己直接经营蔬菜。
于是,华联超市与济南市农业局合作,农业局为华联提供蔬菜的种植、检测、保鲜、包装等方面的技术和部分相关设备;华联超市则利用自己的网点资源设立销售点,直接销售农产品。
当年8月,华联超市专门成立了生鲜加工中心,设在饮马盛发蔬菜批发市场内,主要任务是从市场上采购蔬菜,然后进行粗加工,最后配送到华联各个超市。实行自营后,到超市蔬菜销售区的顾客比之前增加了30%以上,2009年的蔬菜销售量比上年增长两倍以上,而且对超市的整体销售有着明显的带动作用。
以销定产
尝到甜头的华联超市2009年又在历城区唐王镇建立了大型生鲜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经营面积近7500平方米,每天为济南的连锁超市配送生鲜蔬果30吨。
此前唐王镇以种植露天蔬菜为主,反季菜较少。华联超市便与当地有关方面洽谈,共同推动大棚蔬菜的种植,并直接与3家合作社合作。每年10月份左右,就把第二年的需求计划发给对方,包括蔬菜的品种、数量、供应时间等,同时作出“保护价”承诺。最近唐王镇的卷心菜价格暴跌且难卖,但华联超市与签约合作社的收购价为每斤0.29元到0.3元左右,然后以0.33元销售,加上运输等费用,超市虽有亏损,但销量每天从原来的1万斤左右攀升至1.8万斤,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签约合作社和农户的利益。
另外,华联超市还分别与商河、济阳等合作社建立了合作关系,以约采购对方的西红柿、黄瓜等。这样,农民种什么菜、种多少就有计划了,能很好地避免农民盲目种植。
一举三得
近两年,华联超市的蔬菜价格与联营时相比下降了30%到40%,与农贸市场的价格基本持平。对菜农来说,无论是蔬菜的价格还是销路都更有保障;通过省去中间环节的费用,消费者可以买到更便宜的菜;对超市来说,扩大了经营,对华联超市的整体销售起到了较大的拉动作用,可以说是一举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