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从四个方面提高对消费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9-12-18

【来源:中国商经学会《学会通讯》2009年第10期】

  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时期商品紧缺的影响,人们对消费研究和认知程度都比较低,更谈不上摆在三驾马车的位置,甚至认为消费就是消耗财富而不是创造财富,对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些迷茫。笔者认为,要从四个方面提高人们对消费的认识:

  一、消费是整个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马克思认为,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组成了完整的生产过程,只有产品(或商品)进入最后消费环节,整个生产过程才算完成,再生产才能继续进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只有生产的产品(进入流通领域成为了商品)在消费环节实现了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的投资才能收回并增值,为再研制、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商品(或产品)在消费环节这一“惊险的跳跃”,之所以惊险,就是商品(产品)在这一环节有可能部分实现或无法实现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这样就会导致产品过剩,生产亏损。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这个完整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互为影响和制约。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必须承认和重视消费的地位和作用,承认消费在扩大再生产和繁荣市场中的巨大作用。生产环节要通过满足消费需求来发展自己,商品流通环节要通过扩大消费(内需和外需)来发展自己。可以说,消费在这一完整的生产过程中,起着导向性作用,这也是从事商品销售的商业是先导产业的重要原因。

  二、消费是生产、流通环节了解产品(或商品)科技含量和市场需求的重要平台。生产环节虽然有众多产品研发机构,但消费环节对产品(商品)是否先进、是否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可以在消费过程中得到验证。产品(商品)使用价值如何,消费者(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最清楚,并能对产品的升级换代提出建议。对流通环节来说,要繁荣市场、壮大自己,必须依据消费的需求来组织商品流通。如果生产不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或者对消费需求了解不深透,就会产生商品脱销或滞销,增加流通成本。有学者认为我国目前的产销率为95%,意味着GDP中有4%-5%产值不能实现价值。如果产品适应消费需求,流通环节又能科学地组织商品流通,勤进快销,那么,不能实现价值的4%-5%GDP就可以产生巨大的财富,增加生产、流通环节的盈利,加速扩大再生产的进程。

  三、消费是体现人们生活(生产)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在生产环节上,如果能使用性能高的设施和高品质的原材料,就能降低物质消耗,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供应市场;就能解放生产力使生产力向更高水平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得到高品质的物质文化消费,不仅能得到高雅的文化娱乐享受,而且能解除疲劳、满足生理上的需求,有益于身心健康。人们通过高品质消费,可以了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增长知识,使自己在社会完整的生产过程中发挥聪明才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消费不仅是人们为了生存而消费必要的物质财富,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消费也是社会再生产不可缺少的巨大力量。

  四、消费是市场是否繁荣的风向标,买卖双方构成了市场主体。一个市场必须有商业提供的设施和商品,也必须有消费者,二者缺一不可。消费越旺,市场就越繁荣;消费不振,市场就萧条。商业企业把消费者称为“上帝”,这是有深刻道理的。消费虽然有其显著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如果消费环境不好,消费能力不强,消费政策措施不力,反过来消费会制约投资的方向,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市场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因此,重视消费研究、重视提高消费能力、重视出台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尤其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情况下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增长至关重要。在我国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启动消费、拉动内需,需要做出许多艰苦努力,只有这样,保持经济增长才能落到实处。为了发挥消费在拉动内需保增长的巨大作用,建议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重视消费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提升人们对消费的认识水平。开展消费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可以消除人们对消费是否能促进生产发展的疑虑,破解人们在紧缺经济时期省吃俭用的消费观,树立没有消费就不可能扩大再生产的消费观。使我们能够正确处理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消费与投资的关系、消费与流通业发展的关系。通过消费来验证生产、投资的价值,验证商品流通的服务水平。

  其二,要强化消费环境的建设和研究。消费环境就是消费是否便利和安全放心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的历史欠账太多,尤其是农村消费,买难卖难仍然相当严重,充分表现在农村市场建设落后上面。流通网点不足,设施落后,信息闭塞,给农村、农民消费带来许多不变,假冒伪劣商品给农民带来的危害不小。城市消费环境虽然有所好转,但社区商业设施和服务也存在不少问题。产生消费不便利和买难卖难的原因,主要是轻视商品流通,轻视消费功能和作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