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农产品批发市场“空市”问题:原因与对策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9-04-04

【来源:《经贸参考》2009年第16期】

农产品批发市场“空市”问题,是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问题,也是许多批发市场经营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与国外大多采取代理制和强制入市的形式不同,我国的农产品批发市场采取的是直接对手交易、不强制入市的形式。许多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成之后处于闲置状态,不能或者只能吸收很少的购销商到本市场上来进行交易,由此导致大笔的资产折旧费用、财务费用都无法收回,给批发市场经营者带来巨大压力。这就是所谓的“空市”问题。在近年来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有许多批发市场尽管设施先进、交易环境良好,但是建成几年后仍然闲置。即使是目前已经开始正常交易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其建成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也都存在着“空市”问题。甚至出现这样的“怪现象”,即新建成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空空荡荡”,而就在批发市场旁边的原有市场却“生意兴隆”,购销商们就是不进入新建的批发市场。本文的目的就是想从一个新的角度探讨农产品批发市场“空市”问题的原因,并对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双边市场特征和网络外部性

双边市场是指参与市场交易的两方(买方和卖方)需要通过一个中介或中间平台来进行交易,而且一方(如买方)加入这个平台的收益和效用取决于另一方(如卖方)参与这个平台的数量的市场。所以平台企业在定价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对一方的定价,必须同时考虑对双边的定价。平台企业不仅要考虑对双方收取的总费用,还要考虑对双方收费多少,考虑收费结构。平台企业实现的交易额不仅与平台收取的总费用有关,还与平台对双边的收费结构有关。如果一个市场上的交易额只与总收费(总定价)有关,而与收费结构(定价结构)无关,那么这个市场就是单边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典型的双边市场。一是我们可以将农产品批发市场视作一个交易平台,一边连接着买方购销商,另一边连接着卖方购销商;二是市场的收费结构对买方和卖方存在明显的影响。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对买方和卖方购销商收取的总的费用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将一部分费用由卖方购销商转移到买方购销商,一方面会导致卖方购销商的福利增加,到农产品批发市场上交易的卖方购销商人数增加;另一方面会导致买方购销商承担的费用增加,买方购销商的福利减少,愿意到该市场上交易的买方购销商人数减少。但这一收费结构的影响并没有到此而停止,因为一方面卖方购销商人数增加,使得买方更容易找到交易对手,使得买方购销商增加,可能又会导致卖方购销商增加,这是一个正向自我强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买方购销商的人数减少使得卖方购销商不愿到批发市场上交易,从而可能使得买方购销商人数减少,这是一个负向自我强化的过程。正是因为这两个自我强化过程的存在,使得收费结构变动之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量和交易额并不是不变的,而是不确定的,收费结构对最终的参与人数和交易额的净影响取决这两个自我强化过程的相对强弱。

双边市场与单边市场的根本区别在于存在两组参与者之间的网络外部性,也即一边参与者进入市场的数量会以另一边参与者进入市场的数量为前提,这也即常说的“鸡蛋相生问题”。一边是参与交易的用户人数越多,对另一边的用户而言,达成单笔交易的不确定性和搜寻成本越低,完成的交易额可能更多,由于这种外部性是来自于另一边,故称之为“间接网络外部性”或是“市场间网络外部性”。这里需强调的是,双边市场的网络外部性与单边市场网络外部性具有根本的不同。单边市场网络外部性主要表现为同一组有共同需求的市场参与者数量与成本间的关系,表现为一种规模经济;而双边市场的网络外部性表现为两组对共同的中间平台有不同需求的市场参与者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间接网络外部效应。

二、网络外部性与现有解决“空市”问题对策的缺陷

现实中很多新批发市场建一个空一个,批发市场的经营者虽然想了很多办法,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大多与没有充分认识到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双边市场特征,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网络外部性关注不够有关。补贴或降价是目前大多数批发市场经营者采用的吸引培育客户,解决批发市场“空市”问题的主要对策。在单边市场上通过补贴、降价一般会将竞争对手的客户吸引过来,但这在双边市场上可能行不通,因为单边市场上的客户之间相互影响较小,双边市场上由于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卖方和买方客户之间的相互影响很大。所以,如果单纯只是补贴而不考虑这种间接网络外部性的影响是行不通的。

首先,新批发市场的补贴对象缺乏针对性

新批发市场往往有一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对所有购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