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商品流通体制进一步改革不容忽视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8-12-12

【来源:中国商报】

在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中国商品流通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里程碑”式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变革无非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国有垄断批发体系的解体;二是大型批发交易市场的兴起;三是国有商业资本的重组;四是国外商业资本的进入;五是城市零售商业形态的变革。一系列重大的改革举措使中国的商品流通活动基本上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开始走上了市场经济的轨道。中国商品流通体制的变革充分印证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已经由“分配型”模式转向“交换型”模式;已经从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手段,以国有商业系统为载体,来配置社会资源和物资,转换为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各市场主体间的交换活动,来配置社会资源和物资。然而,改革历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正视这些负面效应的存在,将有利于我们促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使中国的商品流通体制进一步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中国流通体制的改革起始于对国有垄断批发体系的改革,这一改革促使了国有垄断型批发体系的解体,打破了计划流通体制所形成的单一封闭的商品流通方式,促使流通渠道得以畅通,市场需求信息得以反馈,市场供求关系得以调整。从而促使引导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的市场调节机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保证了中国总体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然而,由于国有垄断批发体系的解体而导致流通渠道分散化的现象,也带来了商品流通规模缩小、社会流通成本上升等负面效应。部分流通企业由于过分强化其经济效益取向,也导致囤积居奇、转手倒卖、以次充好、商业贿赂等现象出现,损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我国沿海的一些省份大量涌现的批发交易市场,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适应中小企业发展以及活跃城乡间、区域间商品交换的新型商品流通形式。批发交易市场的兴起使我国多元化的商品流通渠道变得更加丰富,推动了全国各地特别是城乡之间的商品物资交流。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如因市场监管不严而使假冒伪劣产品乘虚而入,个别的甚至成为走私贩私的理想场所;市场价格浮动过大,影响生产企业对其市场供应和价格体系的有效控制;市场交易方式比较灵活,对逃税漏税等不法行为难以有效监控等。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对国有商业资本调整与重组的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高潮,大批国有商业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分拆、转售、租赁、拍卖、联合经营以及股份制等各种形式进行了资本重组。国有商业资本通过“抓大放小”的调整和重组,促使流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优化组合。一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大型商业集团,另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资本进入流通领域,使各种流通组织有了更强的市场适应性。然而在这一改革过程中,也确实出现了一些国有资产被低估而流失的现象。其中特别是对品牌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大多是被忽略或低估的。一些转为非国有化的商业企业由于缺乏对中小商业企业的扶持政策而出现经营困难,转业倒闭的现象,导致部分地区商业结构失衡。

  我国从1992年开始进行零售商业中外合资的试点,拉开了国外商业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序幕。加入WTO以后国外商业资本更是大举进入中国商品流通市场。客观地讲,国外商业资本进入中国市场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而且确实带来了先进的商业经营理念,能促进国内商业向市场化、现代化的方向加速演变;能带来丰富的国际货源,提高对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然而由于中外商业企业竞争实力悬殊,国外商业资本的快速进入必然对国内商业企业的发展构成威胁,从而在部分地区形成消费市场为外资商业所控制的局面,进而对我国制造业乃至国民经济自主健康地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土地批租政策出台和国外商业资本进入双重因素的促动下,我国城市零售商业出现了大规模的发展与变革。现代百货商店、连锁超市、便利店、大卖场、购物中心乃至各种无店铺销售形态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提高了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满足程度,提升了城市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在中国流通领域的变革中是具有标志性的。然而,在我国城市零售商业的变革与发展中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特别是在一些地区政绩效应和房产效应的推波助澜下,重复投资,布局不合理,总量发展过快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零售商业经营效益的下降,这也是必须引起注意的。

  综观30年来中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过程与利弊,我们会发现一些重要规律:一是由于商品流通领域处于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中介地位,同各经济部门及整个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商品流通的体制及运行方式的变革与否往往会对国民经济的体制和运营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二是鉴于以上原因,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也会受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及其他经济部门改革的推动与制约,必须与时俱进,很难超越,也不可滞后。所以,中国商品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决不能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