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流通的实现是社会价值的实现

来源:中商联办公室 发布日期:2013-04-01

《 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39号)明确指出:“抓紧出台降低流通费用综合性实施方案。”一针见血地指出流通费用太高的问题要以综合性措施去解决。综合性措施来源于综合性问题和综合性原因,必须作为社会性问题从全面性角度加以解决。

一、流通的实现是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多环节价值的体现

交换是经济的基础,经济行为最终都要变为交换行为,通过交换,在实现商品价值的同时,完成企业社会分工的责任,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推动地区或国家经济的稳步发展。没有交换,任何经济行为都是反经济或不经济的,这种交换可能在体制内进行,也可能在体制外完成;可能在国家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完成,也可能在企业对企业、国家对个人之间产生。交换使产品成为商品、产值变为价值,并实现增值。

流通领域中的价格(或叫商业价格)是交换的媒介,是交换的杠杆,是交易双方利益博弈的均衡点。

第一,商业价格是一种多领域利益的集合,既是生产领域所创造的价值在市场的体现,在收回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产品的增值,为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也体现流通各个环节商业劳动价值的追加,通过产品市场价值的实现,为国家税收创造条件。因此,商业价格本身代表着多种利益在市场的体现,绝不是商业企业本身单一的赢利。

第二,商业价格是多元结构,是多部门、多环节劳动价值、各种费用、人工成本、国家税收在零售价格的终端体现,是各种价值、各种费用集中的表现,体现的是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也不是零售环节的加价,并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是“两头叫、中间笑”,只有商人得利,而生产者、消费者受到损害的现象。

第三,商业价格受多方因素所制约,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从宏观来说,既有政策原因,也有体制性原因;既有观念的改变,也有制度的更新;既有积极因素,也有负面作用。总归一点,我们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轻商观念和制度性的歧视,在传统轻商思想和抑商政策的影响下,比如对税收、水电收费标准以及消费卡收费等方面,存在着政策性歧视的倾向。

第四,商业价格是由多环节因素构成的,包括产地、销地批发,零售的采购、运输、整理、保管和配送各个环节所造成的价值的追加和各种费用的叠加构成的,其中既有合理的必要的利润和费用,也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因素;既有正常经营的获利,也有不法商人的欺诈、欺骗的因素。

总之,价格在商品流通中的调节、均衡、协调和利益分配的作用,是市场调节的核心杠杆,是促进供求平衡、协调生产、经营和消费行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二、没有市场规范,就没有规范的市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市场规范,就没有规范的市场。生财有道,这是所有商业企业和商人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商业职业道德的底线,是区别良商和奸商的基本标准。

道就是规律。商人的经营活动都必须依市场规律办事,遵守市场运行的基本原则,根据市场供求的变化寻找市场机会,依照商品流向组织商品流通;商道即人道,商业即人业。商业的存在是为服务而生、为服务而发展,它以利他为前提,达到利己的目的。

道就是操守,是商业道德的共同要求。商业道德的精髓是“诚”与“真”,诚信待客,真诚服务,任何一种形式的欺诈都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在侵犯、损害、欺骗顾客和损害对方利益的同时,也损害自己的形象,陷自己于“奸商”的行列。商业企业和商人任何利益的获得,都必须遵守真诚待客、维护消费者利益为前提。

道是规矩。商业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规矩,行行有准则。它既是对每一行业操作的程序的规范,也是行业自律的具体要求;既是维系同行良性竞争的条约,也是维护每一个行业自觉行为的保证;既是商品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也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遵守的行规和集体守则。任何违背行业管理条例和自律守约的行为,不仅是要受到同行的谴责,而且也是不正当竞争的具体表现。

道就是政策法规,就是国家的相关规定。市场规范不仅靠经营者主体自觉,更要依赖制度约束、政策干预和相应的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对于千头万绪的市场现象,对于千变万化的市场走势,对于诸多商业企业的买卖行为,都必须通过市场的规范、政策的引导和制度的保证,才能有序进行。任何违反政策的赢利都是非法的收入,都在严禁之列。

这里需要划清商与非商行为、合法经商与非法经营、正当收入与不正当收入的界限:

1.经营主体的合法性,即有证经营还是无证经营,是否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登记或批准,取得合法经营身份。

2.经营行为的规范性。遵纪守法,遵循商业道德,采取正当竞争手段和经营方式,依法参与市场竞争。

3.经营范围的政策性。经营项目、品种、权限是否超出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

4.市场机会的均等性。有无利用权力,进行行政干预,实行地区、部门、行业垄断,欺行霸市,进行价格控制。

5.经营利润的合理性。是否违反国家政策,侵犯消费者利益,进行价格欺诈,获取暴利。

三、挖掘流通领域潜力,发展订单经济

流通产业的效益关系到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益、效率和效果。流通是社会再生产的中间环节,一边受生产制约,决定着生产的规模和结构,决定着生产价值的实现;一边连着消费、受制消费,决定消费的实现程度。商品流通是指商品离开生产领域以后,在进入消费领域之前的整个经济过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直接关系到全社会价值的实现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一,我国的产销率一般只有95%-96%之间,其中有4%-5%只有产值,没有价值,在生产领域第一次沉淀下来,没有在市场实现。而发达的市场经济是按订单进行生产,有订单才生产,订单多多生产,没订单就不生产,产销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而我们的企业是按产能、按设备、按规模进行生产,按计划、按领导意图、按保证就业进行生产,有一部分产品脱离市场需要,造成积压和浪费。如何逐步推行订单经济,按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充分挖掘市场潜力,就成为全面提高社会再生产的重要内容。

第二,在一般情况下,社会对再生产的物质占用,在生产过程中占用不到5%,而大量停留在流通过程,包括产前的采购、运输和储存,产后的商品在流通各个环节的储存和停留。这其中虽然有必要的、合理的部分,但更多的是人为或制度性原因造成的,或部门利益或条块分割或重复运输等盲目占用。因此,全面推行供应链管理,实现对口运输、产地直接见面、门对门衔接,可以减少物资在流通领域的停留,加快商品流通速度,节省费用,用现有的物资投入再生产,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

第三,社会再生产的时间是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的总和。现代技术的应用,在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的条件下,生产时间不到5%,而大量的时间是在流通过程,是商品在各个环节的停留,特别是市场待销占用大量的时间。在现代化生产的条件下,生产时间的压缩空间不大,难度却在提高。而压缩流通时间,促进产销多形式的结合,包括产销对接、农市对接、农超对接,尽可能压缩商品流通过程,加速商品周转,却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利用的空间。

第四,社会再生产的费用,在生产领域一般只占5%或较多一点,而流通过程却占用了大量的费用,其中虽有合理的、必要的部分,有流通各环节、各部门必要的支出和应得的报酬。但更多的是环节过多、层层加码和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加大了流通的成本,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

总之,这些现象的存在,促使我们一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重视市场、重视流通、重视交换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摆正其位置,发挥其功能,提高其效率,才能彻底改变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高速度低效率”的状况,达到整体社会效益的目的。

四、提高流通效益要从每个企业做起

流通效益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没有企业的效益就谈不上整体流通的效益。中国流通领域有2400多万个核算单位,平均每个单位一月扩大销售1000元,一年将增加近3000亿元的销售,可以拉动整个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近1-2个百分点。全国零售企业的费用平均在15%-20%之间,据申银万国数字显示,2011年A股百货费用率为16%,如果全国平均降一个百分点的费用率,就可以节省近2000亿元的开支。因此,提高流通效益不仅要从宏观做起,更应该从每一个企业做起。

强者发展、适者生存、弱者挣扎、逆者淘汰,这是市场的铁规则。在同一条件下,面对同样的冲击,为什么有些企业还能继续强势发展,有的则轰然倒塌,在市场消失。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不争气,其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因此,企业要从对外转向对内,从对外扩张转向内部素质的提高。从规模转向抓效益,重在营造一个学习型的企业、知识型的管理团队和敬业型的职工队伍。企业的价值不在于规模的对比,而在于赢利能力的较量,有了赢利才有实力,才能发展。

营销决定增幅,管理创造效益。企业营销可以增加流水,扩大规模,而这些往往要以加大投入或牺牲赢利为代价。管理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管理可以有效地使用企业的资源,可以掌握市场的变化,取得机会利润;可以促进和鼓励职工的积极性和凝聚力,产生集聚利润;可以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产生节约利润;可以加强执行力、控制力、协调力,合理利用企业资源和优势,促进整体效率的提高。利用当前有利时机,重视企业治理结构的调整,提高管理者的素质,重视人才的培训和培育,不仅能应付当前种种压力和冲击,稳中求进,也为今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毛利只反映差价,费用体现效率。许多企业以提高企业的毛利率作为发展的目标,这是一个误区。毛利只体现赢利空间,不决定赢利的能力。赢利大小取决于费用水平,全国各种业态平均毛利率都很高,如2012年二季度零售商的平均毛利率达到20.35%,占销售价格的1/5,但赢利水平全行业不足2%,其中大部分被各种费用抵消掉。因此,不能以毛利率作为企业发展的目的,要以降低费用率、提高净利润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必须看到,商品从生产到消费存在着巨大的流程空间,存在着巨大的信息隔阂、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重视与不重视,抓与不抓,直接关系到流通和社会的效益、效率与效果。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黄国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