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07-18
【来源:经贸参考第9期】
加快流通业发展,必须搞活中小流通企业,做到大企业要强,小企业要活。中小商贸企业主要从事商品批发、零售、代理、仓储物流、餐饮住宿以及各类生活服务业,一直是商贸服务业的重要生力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中小商贸企业2400万户,占商贸流通企业总数的99%,占全国中小企业的70%。中小企业实现的商品零售额约占全国商品零售总额的50%,农村市场的市场份额达90%以上。中小商贸企业还吸纳了内贸行业约70%的就业,内贸行业税收总额的46%。中小商贸企业具有点多、面广、规模小、机制灵活等优势,是保持市场繁荣活跃、便利民生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但中小商贸企业的经营环境并不宽松,面临各种困难,近几年有持续加剧之势,广大企业反映十分强烈。
一是经营成本高。中小商业企业由于规模小、本钱少、经营的商品基本上是供过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的小商品,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一般享受不到批量进货差价、统一配送的好处和远期结算账款的优惠,加之水、电、气和用工工资的提高,增加了经营成本。据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反映,一般的百货店净利的3%—4%、超市2%—3%,个体工商户更低。
二是税费负担重。除了与中小工业企业相同的税负以外,中小型商贸企业还承担营业税、消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租赁税等税收负担。各种收费名目繁多,既有高于工业企业的水、电、燃气费和银行倚垄断地位收取的刷卡手续费,也有管理部门收取的各种本照证票费,政府规定收取的教育费附加、城镇建设费、残疾人保障金、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工会经费等。湖南湘潭市的零售企业反映,梳理之后各种行政收费多达三十几种,企业苦不堪言。而且收费次数多,标准不透明,企业疲于应付。从而导致两个结果:一是企业千方百计偷税、避税、逃费,被称之为“逼良为娼”;二是给税费征管人员创造了受贿条件,被称之为:“创造了行贿受贿的温床”。
三是融资难。据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调查,2005年以前整个中小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仅占贷款总额的5%,2005年以后到目前不超过10%,在这个数额中,中小商业企业所占比重更是寥寥无几。他们的经营资金基本上靠自有资金、经营薄利、亲属借款、地下钱庄、高息借贷等渠道解决。造成购物环境简陋、卫生条件差、设施隐患增多而无力解决。
四是劳动强度大。中小商业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往往是全家老小齐上阵,营业时间一般都是12—16小时,有的甚至24小时营业;商品采购是手提肩扛式的自采、自搬、自运;还要分出50%—70%的精力应付方方面面的评比、检查和不合理的各种要求等。中小商业企业经营人员付出的劳动大约是大企业管理人员的1.5倍—2倍。
五是经营场所受到开发拆迁影响常被侵占。不少中小型商贸企业在城市改造中被迫拆迁(中华老字号企业北京“馄饨王”位于王府井的总店在奥运期间被拆除),因支付不起新建高档豪华设施的高昂租金,被迫撤离商业黄金地段。
促进中小商贸企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从战略高度重新认识和确立中小商业企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建立服务体系。实践证明,中小商业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不再把中小企业放在“补充”、“从属”的位置,使它们获得应有的尊严。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切实落实近年“非公36条”、“中小企业29条”的各项政策,不敷衍、不走过场。
考虑到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特点,建议“十二五”期间推动各地建立专门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机构,按照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统筹规划协调,逐步形成以商务主管部门为指导,以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机构为平台,以各类为中小商贸企业提供服务的协会、中介机构和企业为服务载体,以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管理咨询、信息服务、市场开拓、融资服务、法律维权为主要服务内容的中小商贸企业服务体系,为中小商贸企业办实事。在城市拆迁开发中,必须重视维护中小商贸企业经营权益,确有必要者应得到合理补偿。
2.多渠道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一是明确规定地方商业银行首先要为本地的中小企业服务,成为中小企业为主的专业银行。二是组建以中小商业企业服务为主的小额贷款公司,把地下钱庄的交易转到地上来。三是推广宁波市鄞县的经验,在中小城市组建“维护中小企业借款信用联合会”,使银行为中小企业的服务方式更加灵活。
3.切实降低税费负担。考虑到中小商业企业的特点和实际,建议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减轻其税费负担,出台更多的促进其成长发展所必须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税收起征点,扩大减免范围,减化征税档次,可考虑:微型企业免征,小企业少征,中型企业减征,重在培育,扩大税基,着眼未来。
4.促进中小企业的联合,以批发市场、中型或大型商业企业为龙头,建立中小微商业企业联合组织,实现规范经营,联合采购,统一分销,共同担保的方式,降低经营成本,减少重复劳动,提高竞争能力。
5.积极推进中小商贸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这项工作既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又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可以培育企业的信用意识,营造信用氛围,为企业由微到小到中逐步成长创造一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创造条件。建议商务部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地方商务机构把这项工作推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