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09-26
【来源:第一零售网】
不断上涨的租金成本或许成为压垮零售业的最后一根稻草。近日,太平洋(601099,股吧)百货宣布,将关闭北京太平洋百货盈科店和五棵松店两家门店。太平洋方面表示,由于租金涨幅过高而导致门店无法继续经营。
租金的上涨与CPI高企一脉相承。最新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2%。一般情况下,适当的通货膨胀有助于提高零售企业的客单价,从而带动企业的整体销售。不过,自去年后半年以来持续的高通胀压力下,零售企业这一“优势”正在成为吞噬其利润的主要杀手。
客流量下滑10%
“我们没有看到具体的租金数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与10年前太平洋百货进驻盈科中心时相比,现在的租金水平高得离谱。”太平洋百货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据其透露,盈科中心8月底开出的整租太平洋百货铺面价格为28元/平方米・月,以6.5万平方米规模计算,年租金为2184万元。
太平洋百货盈科店店长陶玉聪对媒体表示,太平洋关店绝不是因为经营不善的原因,而是因为租金大涨,让他们无法承受。
8月20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零售企业2010年财务状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受到成本上涨、消费低迷等因素影响,国内零售业利润率持续下滑,由2010年上半年的16.9%下降为2010年底的15.9%。
“今年春节以来,供应商发来的涨价通知可谓此起彼伏。目前,猪肉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0%,一些包装类食品价格上涨5%~10%。平均算下来,商品进价上涨幅度大约20%。”北京某超市副总裁王先生对《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表示。
该超市粮油产品采购主管对记者表示,8月初,鲁花5升装的食用油额外附加了一小桶赠品油,价格也由此上涨了9.9元。“尽管小桶油的价值超过10元,但这也不排除今后取消这样的赠品,从而实现"变相"涨价的可能。”该采购经理告诉记者。
北京华联一位采购经理告诉记者,她负责的品类,如饮料、日化等产品几乎全线涨价。不过,有的生产企业畏于被发改委“约谈”,则采用更换包装等方式来“变相涨价”。
通胀压力层层传导到了零售业。从企业经营角度,适当的通货膨胀可以提高客单价,进而增加企业销售额,在利润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从而实现更多的利润额。但持续高通胀则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因而出现客单价上升,但客流量下降的“怪现状”。
“从超市收款机观测到的数据来看,卖场客单价上升,客流量下降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尽管销售额在增长,但真正发生交易的人数在逐渐减少。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华润万家高级副总裁蓝屹告诉本报记者。
蓝屹认为这种现象值得警惕。“这说明消费者不愿意在你的店里购买东西了,你的一系列促销策略也起不到作用。尽管门店销售额是增长的,这是由于物价上涨而促成的,但这种增长会越来越慢。”据蓝屹估计,目前行业客流量下滑比例至少在10%以上。
由于超市以居民日用消费品为主,尚且还能保证客单价的上涨。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在8月份针对北京零售业调研时发现,对于高端百货、家具、家电等非生活必需品来说,甚至出现客单价和客流量的双双下滑。
事实上,宏观层面观测到的数据与零售业的切身感受较为吻合。《报告》显示,受到通货膨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下降,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也出现了回落,2011年上半年的增速明显低于2010年上半年。
1/3利润被“吞噬”
“如果CPI超过一定的范围,我们物业的租金也要相应的上调。”某大卖场总经理指着一份房屋租赁合同告诉记者。他表示,当年与房东签订合同的时候就有这样一个联动的条款,一旦物价指数高出既定的指标,房租就会上涨一定的幅度。
“我在2005年以低于2元/平方米/天的价格租的这块物业,如今房租价格已经上涨到了两块钱,每年的涨幅在1~2角。要知道,哪怕每年价格上涨一角,我为此多支付的房租就达200万元,而一个大卖场一年的净利润能有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