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百货店消费者对化妆品品牌的需求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1-04-07

【来源:联商网】

国货向左,百货向右

  刘晖:大家好,非常荣幸能主持2011(第四届)中国化妆品大会百货主题对话。国产化妆品品牌进入国内百货渠道由来已久,但是成功的品牌却屈指可数。我们总觉得中国百货业与中国化妆品行业之间有一座隐性但很厚的墙,为什么会有这面墙?怎么才能穿越过去?今天我们将对百货渠道消费者的化妆品品牌需求集思广益,展开讨论。

  首先请问毛总,百货商场的消费者有排斥购买国产化妆品品牌的想法吗?

  毛戈平:我个人的看法是关键还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商场有权力去选择有更好口碑和号召力的品牌,消费者也有权选择自己喜欢或迷恋的品牌。对于中国化妆品品牌而言,以期改变市场,还不如改变自己,让自己做的更好。

  以前对于中国化妆品品牌的概念,更多的是炒作,企业没有一个长久的品牌规划,外界也一直把中国品牌在百货业的表现比作扶上不墙的烂泥。如今,在高端百货公司跟国际品牌零距离竞争的时候,我认为我们要学的东西,要做的东西还有很多。

  刘晖:业内一直有这样的现象存在,就是百货商场的招商经理经常把国产化妆品品牌拒之门外,何总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何国光:其实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改观很多了。现如今的消费者更加理性化和个性化了,他们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考虑更多的是产品是否满足自身需求,同时性价比也是他们考量的因素之一。比如,我们奥洛菲集团在商场上卖的最好的并不是进口产品,而是国产产品。

  当然,国内百货商场也是很现实的,他们在选择品牌入驻的时候第一看评价,第二看销量。

  刘晖:王总,请您谈谈嘉媚乐在百货渠道的一些经验?

  王子孟:谈到百货渠道,百货商场的确把我们中国品牌拒之门外。十年前,这些商场基本上还是民族品牌跟国际品牌平分秋色,十年后的今天,中国品牌已经寥寥无几了,我们能看到的本土品牌,非常少。

  对于我们本土品牌而言,这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我认为,当本土品牌没有实力去跟国际品牌直接抗争的时候,就需要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

  市场的差异化,找准了差异点,就可以四两拨千斤,取得丰厚的市场回馈。嘉媚乐目前在中国入驻了一千个中高端的百货商场,所以本土品牌是有机会的,关键看品牌的领导者怎么去看待这个问题,如果说还是通过一个品牌概念,加上一个低的价位,加上明星代言,以及广告的狂轰烂炸这个思路去运作品牌的话,未来是不光明的。

  刘晖:姜总在台湾和大陆有二十多年的百货招商经验,能不能从您的角度出发,谈谈中国百货业为什么对国产品牌不太重视呢?

  姜美娜:非常高兴有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百货的一些经验。

  我们用数字来说明一切,去年台湾百货零售额为176亿台币,其中化妆品零售额将近48亿,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化妆品大概占百货业20%左右的份额。而北京新光天地2010年化妆品零售额比例约占15%到25%左右,所以化妆品既能提升百货的形象和档次,也对百货商场整体的销售有重要的提升作用。

  而国际品牌无论从技术研发、产品细化还是服务、营销等环节,都要强于国内品牌。比如我们在北京要做一个生活百货的项目,即社区型的百货,期间与国内品牌的招商合作是非常困难的。

  当时在招商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国产化妆品品牌,也愿意与之合作。但是正式洽谈的时候,对方接连地提出许多不合理要求,比如买断、包底,甚至BA也要我们提供。所以,我的看法是,国产品牌并没有清楚了解自身所处的身份、地位是怎样的,国产品牌自身的服务也是有问题的。如果百货商场给国产品牌机会的话,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去放低身段,先尝试着与之合作?

  刘晖:正如姜总所言,好的百货大家争着进,差的都不愿进,百货公司情况也差不多,好品牌大家包底,又要经销,差的品牌干脆拒之门外。聂总如何看待百货渠道的这些现象?

  聂峰辉:这些现象确实存在,商场为了使自身显得更时尚或更高档,想锁定一些高端的消费群体,百货选择品牌的时候基本以国际品牌或合资品牌为主。但是这些年,一些国产品牌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已经进驻了一些大的百货,如自然堂、丸美等都已经“登堂入室”。虽然这些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相比,依然有差距,但差距在慢慢缩小。

  我觉得国内企业最重要的还是从自身做起,把品牌做好,日后一定会做到与国际品牌相当的地位和利润。

  刘晖:是的,国内化妆品品牌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