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做“蛋糕”和分“蛋糕” 两手都要硬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10-03-22

【来源:北京青年报】

据报道,前段时间上报国务院的《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简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近日被退回,国家发改委正在紧张修改,不久将再次上报国务院。针对上述报道,发改委就业与收入分配司司长张东生否认了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被国务院退回的消息,称改革方案仍在制定当中。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谈及“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在此语境下,有关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任何消息,都会引起舆论的高度关切――媒体报道称改革方案“被国务院退回”,难免有言语夸饰以吸引眼球之嫌,发改委官员称方案“仍在制定当中”,则透露了某种“正在进行时”的实情。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由此可见一斑。

  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的“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此前,他在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时表示,做大社会财富“蛋糕”是政府的责任,分好社会财富“蛋糕”是政府的良知。温总理阐述了一个基本的道理: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尽职尽责十分重要,政府在分配财富过程中表现出高度的良知同样十分重要。

  一般认为,发展经济、做大社会财富“蛋糕”的过程主要注重效率,分配社会财富、切分“蛋糕”的过程主要注重公平。然而中国的特殊性在于,前一个过程也需要特别强调公平。近几年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一直偏低,“藏富于国”的趋势不断加重,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经济资源和经济活动的控制太多,以央企和地方大型国企为主导的经济垄断力量太强,过多挤占了民间的投资创业渠道和财富增值空间。因此,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迫切需要政府减少管制、打破垄断,向社会释放更多的经济资源和创富机会,放手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劳动者做大自己的“蛋糕”。追求分配社会财富过程的公平,需要从追求创造社会财富过程的公平开始。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无法回避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缩小收入差距。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三大举措,一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要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三要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坚决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这三项举措都与缩小收入差距有关――第一项有助于提高普通劳动者包括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第二项着眼于遏制垄断行业主要因垄断而形成的不合理高收入,“提高”与“限高”双管齐下,才能扭转普通收入和高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相较之下,“限高”比“提高”更复杂,困难和阻力更大,但改革绝不能因此停滞不前,更不能知难而退。

  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7页),这一句庄严的“发展宣言”,至今仍然如黄钟大吕,催人奋进。而一年多之后,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不无忧虑地指出:“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还困难。分配的问题大得很……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邓小平年谱》下卷第1364页)邓小平对发展与分配、效率与公正问题进行的深入思考,对我们今天充分认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具有非凡的指导意义和警示价值。

  当前,发展和分配这两个宏大的命题,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分量并列在中国人面前。分配可能比发展更困难,问题可能更多,惟其如此,发展与分配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唯物辩证法原则,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政府需要切实承担做大“蛋糕”的责任,也要恪守分好“蛋糕”的良知,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改革智慧,下决心把分配问题真正解决好。

文/张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