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9-12-21
【来源:搜狐财经】
2009年,中国政府的刺激政策以最高的效率实现了逆转,使得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遭遇史无前例的挑战时率先复苏。然而,这样一系列快速刺激的政策,也使不少学者担心很多的问题会被掩盖,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隐患。
12月19日,在搜狐新视角经济学人论坛2009年会“经济刺激政策的得与失”讨论中,众位经济学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经济刺激政策的最大成功在于保八的实现
对于经济刺激政策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学者们意见基本一致,那就是,成功地使得保八目标得以实现。
“这次经济刺激政策是非常有效、非常成功的,正面作用我觉得占了绝大部分,这里面表现在第一个就是保八成功,应该说这个对中国经济保持一个平稳较快增长,对增加就业、增加各个方面的收入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表示。
在他看来,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及时有效的调整,和整个国情的特点结合起来,是中国2009年保八成功的一个主要的原因。
同样,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也认为,经济刺激政策对GDP的增长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理论问题,可以不去争论。但效果上,确实是保八成功了,在刺激政策出来之前,当时谁也没有想到中国可以保得住8%。这8%的成功不仅是保住了我们国内的就业,同时对世界经济和就业也是非常大的贡献,把中国推到了国际市场的前台。”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将这一轮扩大内需的政策放到比较高的位置上去评价的,而这些政策其实也是吸取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
在积极评价这轮经济刺激政策的同时,祝宝良对于它的退出也表示了一些担忧:“一开始我们的政策力度就比较大,而且这个力度在后期还在不断加码,直到今年3月份,政策还在不断往上加。对于未来怎么退,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我们确实需要下一步再讨论。”
增长多由政策强力拉动,市场内生动力仍不足
事实上,不仅仅是祝宝良对于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给与了极大关注,很多的经济学家都对此很是担忧。
王小广就指出,现在的中国经济看起来是V型的反转,但更像是一个反弹,完全是靠强力的政策拉动的,而不是市场内生的,“市场内生的复苏我认为还没有成立。现在完全是政策强的效益,这个效益就是我们的目标GDP增长,而调结构的目标还差得远。”
“这轮的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在保增长等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有两个问题,一方面,为了保增长,我们从2005年开始的结构性改革被推迟了;另外一方面,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埋下了风险。短期来看,明年最严峻的风险可能是资产价格泡沫的问题。”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明认为,这种靠政策的强力拉动带来的增长,将会带来产能过剩的风险。
“中国的投资率已经接近50%,如果国内外最终的消费需求将来都没有起来,那政府主导的这些投资很容易变成过剩的产能。而过剩的产能会带来三个问题:投资的企业资产收益率下降、银行会出现不良坏账、中期经济有通货紧缩的压力。”
张明指出,资产价格的泡沫会导致中国居民企业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发生问题,过剩产能会变成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负担,然后变成商业银行的负担,最后变成中央财政的负担。“尽管现在看我们中央财政还是非常健全的,但是如果把所有的一切放进去的话,现在我们应该对财政的稳健性保持警惕。”
当泡沫累积一定程度,它自然会破裂,而这种破裂有可能带来的就是毁灭。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毛寿龙将这种担忧总结为过度营养化。他指出,经济危机实际上是自我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