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9-03-11
【来源:中国商报】
购物券、旅游券、消费券等,在当下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各种类型的券满天飞。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些各种形式的消费券究竟是甜头还是噱头?如何看待这些五花八门的消费券?中国商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两会的代表委员。
黄海(全国政协委员、原商务部部长助理):企业消费券是创新促销方式
“企业消费券实际上就是一种打折的方式。”全国政协委员、原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对中国商报记者说,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降价促销是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使用的最基本的方式。消费券不过是目前商家的一种促销选择而已,只要企业守法经营,采用哪种方式促销都无可厚非。但他认为,这种方式对消费者来说,不如直接打折方便,而且在消费时也有诸多限制,很难持久使用,也不值得提倡。
黄海委员说,从本质上来讲,商家变换花样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吸引顾客,在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应当鼓励企业多动脑筋促消费,要允许尝试,尝试下来不行就应停止。打折促销完全是企业行为,这种方式也肯定能促进消费,关键是看企业自己能不能撑得住。
“在商业促销方面,政府要加以引导,企业要自律,消费者也要逐渐成熟。”黄海委员说,自从发生了家乐福踩踏事件后,商务部曾明文规定生活消费品不可搞大规模的促销活动,但对于不触及安全和触犯法律规定的促销手段和方式,单靠政府规范比较难。他说,以前,市场上返券促销方式盛行,给消费者造成了困扰。后来商务部发了一个倡议,提倡打明折,希望商家不要再搞返券的促销方式了,很多大企业也响应号召,停止了这种促销方式。
“实际上商业企业在价格上已经没有多大做文章的余地了。”黄海委员认为,企业打折促销牺牲了利润,却回收了现金流,保证了企业的经营安全。他说,作为一种扩大市场份额的手段和提升销售业绩的方式,适当的打折促销是有效和可行的。不过,从长远来说,过度依赖打折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带来不利影响。他认为,国内零售企业在当前的形势下,应当狠下功夫,苦练内功,从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消费环境,细分市场定位,提高产品质量和确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黄海委员认为,尽管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频繁的促销和价格战的盛行难以避免地会带来市场洗牌,但商家只要用心,依然可以找到很多方法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经营雷同化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共同的弱点。”黄海委员说,创新经营是国内商业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是更加重要的竞争手段。 (本报记者 张 涛)
金建华(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外滩名店有限公司董事长):企业消费券是商业游戏
“从商业本身的意义来讲,这是种游戏。”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外滩名店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建华说,政府发放的消费券和企业发放的所谓消费券是不同的,前者是代金券,是公共财政的一部分,一般不会限定消费内容,目的是为了拉动内需,促进社会总消费量的增长,没有特定的受益企业或行业;而后者跟商家以前的优惠券、打折券本质上是一样的,属于促销行为,主要是为了促进本企业产品的销售,有特定的受益企业或行业。此外。这种消费券是企业的一种促销行为,其用意是促销商品。从表面上看,这种游戏也似乎很有必要。它想拉动内需,拉动销售,而且,看起来效果还不错。因此,目前也很难判断这种方式的对错。
金建华说,促销的目的是推销产品,不管是商家还是生产产品的企业,都应该本着实实在在的原则引导消费者,将产品推销给社会。当然,适当的宣传和促销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商业高度发达、商品极大丰富的当今社会,即使是知名度很高的产品,不推销也是不行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已经不适用了。
金建华认为,市场是开放的,企业的促销只要不是欺诈行为,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在商业上有些技术推动和促进是无可非议的。“否则,什么都管得死死的,不就又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了吗?”他说,应该在不违法的基础上放手让企业去自由发挥,积极促销。
“现在的问题是要规范企业在开放的商业环境下合法合规。”金建华说,他见证了中国商业发展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全过程,中国商业领域三十年来取得的成就可谓天翻地覆,连外国人都非常佩服。在中国的二三级城市,商业都很发达,一线城市的商业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还要好。中国商业服务业如今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服务方面进一步升级转型,提升服务内涵,提高商业附加值。与此同时,金建华认为,今明两年中国商业的重点是要发展农村市场,建立遍布农村的商业网点。因为现在一二线城市的网点已经非常成熟了,而广大农村市场的商业,特别是基础设施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农村市场将是中国商业最大的潜在市场。 (本报记者 张 涛)
李晋风(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商务厅副厅长):消费券促销只要不违法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