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8-05-0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当前,全力保
一、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
长期的高增长给中国留下了一些结构问题。为什么8%的增长率对中国还不够?深层次原因在于建立在不合理结构上的经济增长方式。因而,在当前刺激经济的同时,应当注意解决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问题,而不仅仅是在现有结构上实行量的扩张。
1.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在我国的总需求结构中,一直存在着“投资重、消费轻”的格局。这表现为资本形成总额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投资率)偏高,最终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率)相对偏低。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投资扩张来拉动的。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一直快于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2003年我国消费率仅为55.4%;2004年的总投资率上升到43%,这相当于1993年经济严重过热时的水平,而总消费率还不足57%;2006年消费率更是首次下降到50%以下,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就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来看,消费率一般在76%-79%,投资率为18%-21%。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偏低20%左右,投资率则偏高18%左右。
因此,在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上,要把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作为当前拉动内需的一项重要任务。现阶段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是积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由于居民消费需求主要决定于收入水平和消费倾向,因此,要保持居民消费需求增长与经济增长目标相适应,就需要研究如何增加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如何通过适当的政策调整来调节居民的消费倾向。当前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努力应当放在增加城镇低收入阶层和农民的收入上。在此次国务院出台的十项措施中,就包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手段增加农民收入以及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的内容。这些措施对提升国内消费需求势必起到积极的作用。
2.产业结构的优化
在本轮以重化工业为特征的经济增长中,产业之间比例不合理的状况一直没有根本性的好转,甚至还有逆转的趋势。许多“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纷纷上马,既破坏了环境,也使得增长缺乏长期的保证。因此,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也是一个重要方向。4万亿政府投资资金应当真正用到刀刃上,使扩大投资的政策真正得以有效落实。
在项目选择上,必须优化投资结构,防止重复建设。地方政府常常追求当地的经济增长率、城市化进度、税收增加,在部分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地区也大上汽车、钢材、冶金等项目,或利用财政资金或利用其控制的土地资源,铺开一些重复性的投资摊子。这样虽然在短期内产出有拉动经济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会产生产能过剩的后果,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大对投资项目的管理和检查力度,指导投资的合理方向。同时,为保持较高的投资效率,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本轮加大投资力度的过程中,应该运用市场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行业准入严加控制,严防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卷土重来。应该把此次金融危机,作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次机遇,增加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的投入。还应当大力增加对信息领域基础设施的投资,诸如公共网络与公共软件开发平台的建设等。这对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不亚于投资铁路等基础设施。
二、经济增长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是经济增长与体制改革并举,经济增长与体制改革是国家管理经济的两大方面。从规范意义上看,经济增长与体制改革应当是一个相辅相成的互动过程。一方面,经济增长要为体制改革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