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8-11-1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最近几月低迷的经济数据可能预示着中国经济受美国次贷的影响将比此前想象的要大得多,也可能会更持久。
扩大
从2003年开始,政府对各地汹涌而来的过热投资浪潮展开长达数年宏观调控,但投资对于使中国脱离危机还是功不可没。
在过去的数年中,中国每年GDP增长额中大约有一半都由投资所贡献。所以当2008年中国第一次亲身经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还是选择了扩大投资作为拯救经济最有效的手段。
从投资需求看,尽管有了三十年的积淀,中国在交通、住房等方面仍需要大量投资。2007年,全国每万人铁路长度为0.6公里,而美国2005年为5公里以上,日本近2公里;全国每万人公路线路长度为27.2公里,美国2005年为220公里以上,日本2002年为90公里以上;全国人均能源生产量为1251公斤标准油当量,美国2005年为5501公斤标准油当量。
此外,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也需要大量投资。2007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44.9%,世界平均水平2006年为49%,高收入国家为78%。从消费信息的反馈看,中国居民在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方面仍有较大潜力。相比之下,农村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更低。
还有一个经常被中央强调但又常常被社会忽视的投资方向,就是增加对农业的投资。2007年,全球粮食价格上涨所引起的海地等国社会秩序的混乱还令人记忆犹新。粮食难题的根本原因是,最近几十年来,全球对农业投入不足、城市化对土地侵蚀过高、农业技术几乎没有很大进步。
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还是保障人类的基本需求,而且当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粮食安全是使经济危机不引发为社会危机的保险绳。回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正是增加农业投资和重返农村就业确保了泰国社会的稳定并吸纳了危机中的失业人口。
纵观过去数年的宏观调控,可持续的固定投资增速始终是一个调控的重大命题。1998年后的调控中,不时还会出现“一抓就死,一放就乱”情况。但最近四年中国经济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而投资同经济增长步伐渐次统一,政府的调控手段亦从政令严出到灵活调整投资预期,已经显现了成熟的风范。最近的几个月中,中央放手让各地先行刺激经济,再将好的经验消化推广,亦是务实之举。
进一步看,国务院最近出台的数项政策中,已经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考虑。中央出台的十条措施,主要有四类: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加快在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尽快启动一批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型工程项目;加大力度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