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8-09-16
【来源:深圳商报】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8月份国民经济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了4.9%;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1%。这是中国通货膨胀水平连续第4个月回落,也是近一年来CPI首次回归“4时代”。
从指标看,CPI不仅同比增幅回落,而且月环比增速也开始出现负增长。需要指出的是,CPI月环比自去年5月份至今年2月份,已经连续10个月保持正增长,至今年3月份出现首次负增长(-0.7%)。即使考虑春节等不可比因素,那么在4月份微涨0.1%之后,从5月份开始CPI已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
鉴于全球经济进一步放慢,对包括原油在内的大宗商品的需求走软;房地产和汽车等行业发展动力不足,国内主要投入品价格下调,钢材价格下跌;在房地产和汽车行业之外的投资前景不明朗。有专家认为,这意味着PPI顶部已现,并将缓慢下行,总体上CPI继续上行压力有所舒缓。
但也有专家指出,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10.1%,创出新高。由于当前我国终端产品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导致PPI上涨难以快速传导到CPI,因此,PPI高企可能在未来一两个月相继传递给CPI。另外,由于企业成本增加和经营困难,必然导致就业和收入减少,将削弱一部分群众对较高物价的承受能力。
另外,国际能源价格下跌为国内能源价格调整提供了机遇。专家认为,理顺能源价格很可能在这一背景下被重新提上议事日程,将对CPI产生新的压力。加上世界各国纷纷采取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阻止经济衰退步伐,可能引发第二波流动性上升。相关因素提醒我们,尽管8月CPI增幅回落,但通涨警报远未解除。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中国8月进口增速下滑明显,导致8月单月顺差创历史新高,但累计来看,顺差呈现下降趋势。
1月至8月中国出口9376.9亿美元,增长22.4%;进口7856.9亿美元,增长30%;累计贸易顺差151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2%。8月出口增长21.1%,增幅低于前月和去年同期;进口增长23.1%,为今年以来的最低增幅。进出口额增速差距缩小,致使顺差达286.9亿美元,为单月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到工业国家的出口放慢的趋势明显。首先,从数据看,到美国的出口虽略有加快,从6月8%的增长提速到8月的24.4%。但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去年8月,中国到美国的出口同比增长9.4%,接近去年增长的低谷。其次,欧日经济放慢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已经显现出来。剔除今年2月由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中国到欧洲的出口增速已经跌至最低水平,从年初30%~40%的高增长降至8月的22%。日本的情形类似,并且这一下滑的趋势有可能继续。第三,除巴西以外,中国到主要新兴市场出口也明显放慢。到俄罗斯的出口已经是第二个月负增长。
与出口增速的相对稳定相比,进口减速更为明显,推高了8月的外贸顺差。国内需求走弱、国内能源价格改革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调可能是进口放慢的主要原因,也表明由于国内企业利润下降引发了产能闲置。如果年内进一步提高国内能源价格,进口增速还可能进一步放慢,但政府稳定经济增长的努力可能稳定进口增长速度。专家分析,今年1~8月,外贸顺差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0.8亿美元。这一缺口将会随着进口减速有所缩小,但全年外贸顺差零增长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文/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