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全球性价格上涨对我国的影响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8-02-13

【来源:市场报】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持续攀升,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出现价格结构性上涨有我国经济自身存在的原因,但国际市场石油、粮食等基础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及其所引发的全球性价格上涨,也对我国经济造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是引发国内价格上涨的重要外部原因,同样不可忽视。

  一、国际市场商品和主要国家物价呈上涨态势

  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铁矿石、金属等基础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玉米、大豆、小麦等大宗农产品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价格指数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全球性价格上涨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加大。

  从国际市场主要商品价格走势看,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统计,2003至2006年,国际市场原油现货价格4年涨幅分别为15.8%、30.7%、41.3%和20.5%,累计涨幅108.3%;非燃料初级产品价格4年涨幅分别为6.9%、18.5%、10.3%和28.4%,累计涨幅64.1%。其中,金属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铜、铝、锌期货价格分别从每吨2000美元、1500美元和800美元左右上涨到每吨8000美元、3000美元和4000美元以上。此前价格持续疲软甚至下跌的食品、饮料和农业原材料的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趋势,4年累计涨幅分别为29.1%、35.2%和20.9%。在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同时,全球制成品价格也一改此前持续低迷甚至连续下降的局面而显著上涨,4年累计涨幅为31.3%。

  进入2007年,国际市场能源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价格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原油期货价格从年初的每桶50多美元一路震荡上扬到年末的每桶90多美元,目前仍在每桶90美元以上徘徊。铁矿石价格在2005年和2006年分别上涨71.5%和19%的基础上又上涨了9.5%。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芝加哥期货市场2007年12月份小麦、大豆、玉米价格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83.7%、74%和12.7%,近两年累计涨幅分别高达110%、190%和95%。

  从全球通货膨胀形势看,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总体上呈现缓慢上升趋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在连续数年小幅回落后又重新趋于上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预测,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在2003年和2004年分别为1.8%和2.0%,2005年和2006年则上升到2.3%,2007年为2.1%。其中,美国的通货膨胀率2007年为2.7%;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持续高于欧洲中央银行设定的2%调控上限;日本则仍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其他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也都有所上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率,2003年为5.7%、2004年为5.4%、2005年为5.2%、2006年为5.1%,2007年回升至5.9%。其中,独联体地区的通货膨胀率最高,中东欧地区的通货膨胀率2006年为5.0%,2007年为5.1%;拉美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从2003年的10.6%回落至2007年的5.3%;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则从2003年的2.5%上升为2004年的4.1%、2005年的3.6%、2006年的4.0%和2007年的5.3%。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全球通货膨胀水平总体仍处于可控制和可接受的范围内,但去年以来在石油、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推动下,多数国家和地区的消费价格指数普遍呈现出加快上涨的态势,全球性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加大。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1月世界主要国家的消费价格指数均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涨幅,俄罗斯、越南、印尼、印度、美国、巴西、韩国和欧元区的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11.1%、10%、6.7%、5.5%、4.3%、4.2%、3.5%和3.1%,预示着全球性通货膨胀时代可能即将来临。

  二、全球性价格上涨的成因分析

  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近期全球性价格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原因如下:

  1.世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了需求。自2003年世界经济实现复苏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以来,世界经济已连续4年保持5%以上的增长,世界贸易量年均增长8%以上。跨国直接投资迅速回升,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普遍加快,全球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对商品和服务甚至各类资产价格上涨产生普遍的拉动作用。

  2.发展中大国经济崛起对能源资源需求增加。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全球制造业和石化、钢铁等重化工业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大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对各类能源资源性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价格趋于上升。而国际资本过剩、期货市场投机炒作增加和地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