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8-01-29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200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把脉宏观经济走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之策,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对2008年经济工作做出了总体部署,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向着又好又快方向发展的趋势。
投资增长放缓
2008年促使我国投资保持较高增速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这是研究机构和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这是因为,在企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高于银行贷款利息的情况下,企业投资的积极性较高;同时,企业自有资金增长较快,为企业扩大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虽然2007年第四季度央行坚决控制贷款规模,但诸多年内被迫延期的基础设施项目将被拖后至2008年。从国家调控政策方面来看,为了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技术升级和节能减排,需要加大对先进产能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设施的投资,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也会增加。2008年小户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项目增加较多,房地产投资成为带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受五年一次的政府换届影响,2008年各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可能会对投资的增长起到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尚未完成,仍有大量投资的要求。因此,2008年上半年投资增长反弹的可能性较大。但是,2007年以来,中央银行频频提高利率,实际利率水平上升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将起到抑制作用。银监会等管理部门已经加大了对房地产贷款的审查力度,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其他审慎贷款政策将对开发商和购房者的资金来源产生一定限制。高能耗产品出口限制政策可能使这些行业供求和价格形势发生变化,不少行业投资回报预期降低。为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央行已明确规定,2008年各商业银行放贷增速不得超过15%,违规放贷将课以定向央票、差额准备金率或罚款等惩罚性措施。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作用也将显现,预计2008年下半年投资需求会有所降温,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
出口贸易回落
对外贸易方面,2008年预计出口增速继续回落。主要原因是,美国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同时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原材料涨价和人工成本上升、通胀率上升导致的实际汇率升值对贸易出口也可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出口的抑制作用将进一步显现。2008年预计进口增速将继续提高。主要原因是,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国际原材料和能源需求进一步加大;人民币持续升值,对进口的促进作用将逐步显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促平衡”的宏观调控基调,有利于未来进口增速提高。央行研究局预计贸易顺差增速进一步回落,但仍将保持较大规模,估计2008年贸易顺差增长约20%,规模在3100亿美元左右。
消费需求扩大
连续多年宏观经济景气较旺,国内消费已经从前两年的低谷逐步走出,2008年消费需求仍将持续旺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新增就业人数增加较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制度,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等,这些举措都会对消费形成有力支撑。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改善供给,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疏通流通渠道,完善储备体系,提高价格调控预见性,能有效稳定消费预期。国家还将继续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农资流通网络、现代粮食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信、邮政普遍服务机制,支持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推行和完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拓宽服务消费,引导住房、汽车合理消费,扩大通信、旅游、休闲、文化、健身等热点消费,消费结构升级对消费仍然会保持较强的促进作用。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也将会对国内市场销售产生“奥运景气”推动作用,消费需求有望进一步扩大。
物价水平下降
国际粮价、石油价格上涨,生物能源的兴起,全球资源能源价格上涨以及房价和股市等资产价格上涨是2007年以来我国物价走高的主要原因,也是2007年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之一。但随着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落实,为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国家将采取保障供给、加强调节、强化市场监管等多种强有力措施,全力抑制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