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中国肉类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11-27

【来源:中国肉类协会】

中国肉类产业是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自由养殖、自由购销、价格随行就市。所以,它的发展是在市场经济的成长中不断进行调整、组合。在肉类产业链中,肉类加工以它特有的连结作用对促进我国农牧业发展、繁荣市场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中国肉类工业的发展正处在新的转型期,其资本结构、技术装备、产品结构、产品质量、企业规模都在得到快速提升。

  一、近三年来中国肉类工业发展的新趋势

  (一)肉类资源稳定扩大,给肉类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基础和可支配货源。

  2006年国内肉类总产量达到8051万吨,其中猪肉为5197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64%;牛羊肉为1220万吨,占总产量的15%;禽肉为1509万吨,占总产量的19%。禽蛋产量达到2946万吨。畜禽业发展成为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点,给肉类市场提供了可调节的商品量。

  (二)肉类工业中屠宰加工快于肉制品加工增速。

  2004年至2006年,中国肉类食品行业规模以上(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屠宰加工企业的资本投入、销售收入和利润额增长快于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数据显示:

  ――2006年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资产总值达到1302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60%。其中,屠宰加工企业656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5倍;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645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7%。

  ――2006年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销售总收入达到2701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27倍。其中,屠宰加工企业1417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2.4倍;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1283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67%。

  ――2006年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利润总额达到105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2倍。其中,屠宰加工企业47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5.5倍;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58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倍。

  发生这样的变化,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屠宰加工企业在最近的三年里,通过定点入市整顿和组合,由过去的3万多家下降到2.5万家,减少了5000多家。与此同时,屠宰及肉类加工规模以上企业个数2006年达到2686个,比2003年增长了42%。其中,屠宰加工企业1613个,比2003年增长了86%;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企业1073个,比2003年增长了4.8%。规模以上企业在肉类行业企业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从2003年的6.3%上升到2006年的10.7%,提高了4.4个百分点。上述数据说明,一是屠宰加工具有社会投资吸引力,其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在继续扩大;二是屠宰加工的产业集中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肉类工业形成明显的区域性发展梯次。

  按规模权重顺序组列,在中国肉类工业拥有的资产总额中,第一梯次的山东、河南、四川、辽宁、内蒙古、吉林、江苏、河北、黑龙江、北京等10省、市、区为1039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企业资产总额的80%以上;第二梯次的10个地域为210亿元,占16%;第三梯次的11个地域仅为53亿元,占4%。肉类工业销售总收入的第一梯次为2299亿元,占到85%;第二梯次为346亿元,占13%;第三梯次仅为56亿元,占2%。体现在企业收益上,第一梯次为94.6亿元,占90%;第二梯次为9.4亿元,占9%;第三梯次仅为1亿元,占1%。

  (四)肉类加工企业在转型中,质量提升成为企业中心任务,品牌战略纳入发展过程中。

  随着肉类屠宰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肉类制品加工企业技术装备的更新,肉类产品结构、产品质量及产品安全检测水平明显变化,大中型企业尤为突出,近几年来,获得国家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达43家,其名牌产品品牌51个,其中高温制品7个、低温制品8个、调理禽制品12个、中式火腿制品4个、肉类罐头制品2个、鲜冻分割猪肉14个、鲜冻分割牛肉4个;获肉类蛋品中国驰名商标品牌21个;获国家产品质量免检品种19个。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对21个省、140家企业的160个熟肉制品产品依据国家强制性卫生标准抽检中,合格率达到91.9%。其中,大中企业及名牌企业产品抽检合格率仍继续稳定保持在99%以上。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成为市场的卖点。肉类加工企业充分认识到,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是企业创造名牌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已作为战略纳入到企业发展过程之中。在此,我们代表企业郑重承诺,我国肉类企业是对民生负责任的企业,其创造的名品及品牌是具有保值含金量的。

  二、当前中国肉类工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今年5月以来,中国的生猪及猪肉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快速、大幅上涨,致使肉类食品大盘发生剧烈震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我们认为,这是猪及猪肉快速发展中出现的调整性问题,我们分析当前猪肉价格猛涨的四大主因是:养猪比较效益低、规模养殖比重小、动物疫病风险大、消费需求拉动强。由于生猪生产下降导致的猪肉供不应求,使我国肉类屠宰加工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