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11-19
【来源:中国商报】
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三年后将是什么样的竞争格局?日前,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以“零售业的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零售论坛”上,国内外零售企业家和著名零售学者认为,“跨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会更大”,“国内零售业有能力并购外资”。
佛罗里达大学零售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国际著名零售专家巴顿・韦茨教授认为,未来的零售世界将出现三大趋势:首先,未来十年会出现有才华的零售管理者的大量空缺。这与整个零售业的复杂程度不断上升,从而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关。韦茨认为,有才华的零售管理者必须充分理解在现有条件下存在的机遇,懂得如何使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有效地管理多元化的工作队伍,并保持高度的敏感性,能够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所特有的需求和期望。
其次,在零售店之间,有才华的零售经理人将展开激烈的竞争。现在,很多零售企业从其他公司聘请经理人,而且往往从自己的竞争对手那里。韦茨对这种方法的可持续性表示怀疑,因为代价非常昂贵,而且总量也不够。在他看来,零售企业应该更好地识别和发现人才、聘用人才,给他们充分的发展和竞争的机会。事实上,很多零售商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在积极地进行零售行业职业推广的计划,或者称为零售业的行业品牌推广计划,目的是把最年轻最有才华的人吸引到零售业当中来。有些企业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比如星巴克公司、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和万豪酒店,他们在向自己的员工以及外界人士推广零售业的职业机遇方面不遗余力,取得了显著成果。
现在,零售业成为高科技竞技的场所,高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在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趋势呢?韦茨认为,目前来说,使用高科技手段主要是帮助零售商降低成本;但在未来,相信更多是为了提高和改善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从而赚取更多的利润和价值。所以,在未来是更多的使用科技来刺激需求而不是降低成本。
另外,零售业的全球化在今后能够达到多高的层次和水平呢?现在来说,零售业的采购已经实现了全球化,零售商也会继续从世界各地采购他们所需要的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零售业本身也会走向全球化。换句话说,现在大多数国家的零售业都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整合,但并不意味着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出现了这种高度的整合。
那么,世界上非常有影响力的零售企业,在其他国家是否能够迅速有效地占领当地市场呢?韦茨认为,对于某些产品来说,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比如奢侈品。世界知名奢侈品零售企业可以在世界各地迅速建立和壮大自己的业务,充分利用享有国际奢侈品零售业的品牌。而对于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而言,他们的心态和购物习惯也非常相似。比如在北京购买奢侈品的消费者跟巴黎、纽约的消费者在购物习惯和想法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所以,对这样的奢侈品零售企业而言,有足够的经济和战略上的理由走全球化发展的道路。
但是对其他类型的零售企业来说,这条道路是否适合呢?特别是他们销售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类型,如果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的话,这意味着他们在世界各地所建立的零售店铺很多并不具有相关性,差异非常大。
“我们有一个研究项目,涉及世界排名前250名的大型零售企业。我们发现,在过去5年间,这些世界知名零售企业所进入的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数目有所下降。”韦茨指出,并且,全球性零售企业所进入的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数目跟所获得的财务上的业绩回报成反比。此外,在本地市场上,在国内享有盛誉的零售商往往能够抵抗来自跨国企业的激烈竞争。对跨国巨头来说,进入新兴的市场必须花费更多时间来了解和熟悉当地的消费文化。“两者相比,我认为跨国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会更大。”韦茨说。
论坛上,苏宁电器总裁孙为民的发言仿佛印证了韦茨的结论。孙为民认为,中国零售企业已具有了并购外国同行的能力和机会。在2004年中国零售业完全开放三年以后,国内零售企业“对未来前景仍旧充满信心”。
谈到沃尔玛未来的目标,沃尔玛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Leslie Dach认为,在沃尔玛,每个人都有一种理念,就是未来。未来的发展一定要与所处在的自然环境保持平衡,保持和谐。“具体来说,我们有三个宏大的目标:第一,提高沃尔玛各个店铺包括后勤队伍的能源使用效率;第二,尽可能地降低浪费,实现零浪费的目标;第三,使我们的运营与操作达到保护环境的最终目的。”Leslie Dach说。
文/胡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