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10-29
【来源:中国商报】
最近,从美国到俄罗斯、从巴西到印度、从泰国到韩国,都纷纷表示要立法限制外国投资。目前,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运行先导的流通业中,以外资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场发展过快已成为影响我国零售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为了我国经济能够健康发展,为了国家的流通产业更加安全,作为政府来说,是否应该对外国投资进行甄别和限制呢?
外资风险
由于行业数据的不完整以及风险评估体系的缺失,外资流通企业是否过剩、是否存在威胁的争论在国内一直存在。10月10日,“第十三届亚太零售商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商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张庶平代表中国零售界作《中国零售业发展状况的报告》时指出,以外资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场发展过快是当前影响我国零售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1992年我国商业领域开始对外资开放,至2004年12月11日,我国政府严格履行了加入WTO的承诺,零售业已对外资全面开放。开放程度的扩大,促进了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突出表现为以沃尔玛、家乐福的大卖场为代表的大型零售商场快速增长。至2006年底,沃尔玛、家乐福等7家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共开设了389家零售大店。由于大卖场等大型零售业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在外资零售大店快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一些内资零售企业也加快了零售大店的发展速度。
张庶平认为,由于目前我国对零售大店的开设还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对外资零售企业的超国民待遇,造成零售大店不仅发展速度过快,而且绝大部分开设在大城市中心区,造成一些大卖场过度扎堆经营,甚至两家大卖场只有一墙之隔。在巩固发展大城市零售大店市场的同时,以外资为代表的零售大店也在加快向二、三线城市发展。
于是,防止外资流通企业垄断的呼声也就一直没有停息。在2006年的“两会”上,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高声呼吁坚决制止任何试图垄断中国市场的恶意并购。“目前,国际啤酒巨头已把中国啤酒企业和市场瓜分得差不多了;可口可乐通过品牌战略,已使其饮料、浓缩液在我国市场占有很大份额;我国大型超市的80%以上已被跨国公司纳入囊中。必须坚决制止任何试图垄断中国市场的恶意并购。”
去年,在谈到开放国内流通业可能出现的风险时,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表示这主要出现在外商迅速扩张取得市场销售控制权或主导权以后:第一,国外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将通过外商的流通网络大量进入我国市场。第二,有竞争优势的民族产业商品,进入外国公司销售网络时将被迫压价,甚至改用外国公司的品牌,造成利润重新分配。目前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我国制造商只能分得10%商品利润的情况,将可能出现在国内市场。第三,国内重要商品市场异常波动,特别是自然灾害、严重疫情等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必需品供应紧张时,政府调控市场的力度和时效,可能受到一定影响。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前一段,沃尔玛在中国缩减采购量而在生产企业中引起的震动就是明证。
战略高度看流通
值得深思的是,与“凯雷收购徐工”、“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纠纷”等相比,流通行业中的外资动向并没有得到社会同样高的关注度。专家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还没有真正从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生产决定论中走出来,流通先导还只是一句口号,还没有真正上升到国家战略和政策层面。
现代流通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组织要素禀赋的经济运行的方式,中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素质,不重新改造国内市场的运行方式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全社会都关注资源的消耗、能源的消耗,但增长方式转变的最重要也应该最关注的内涵,即核心竞争力。它包括现代流通的能力。中国现在之所以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其实缺的不是劳动力,甚至缺的也不是技术,而缺的是现代流通能力,缺的是现代的市场渠道,缺的是品牌,缺的是流通创造利润的能力。
换句话说,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区域,应该说是商流、物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本快速、集散和集聚的中心,是信息化、智能化、多维化的现代流通的中心。以美国为例,美国现在在国际上之所以具有影响力,除了它的制度设置、军事力量,最主要的还是来自流通先导型经济和强大的现代流通能力。美国的GDP占全球GDP的34%,我国占5.5%,我国到目前为止,GDP是2.6万亿美元,是美国的1/5。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陈文玲指出,美国最近几年是双赤字,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美国的经济仍能快速发展?因为各种要素在美国迅速的集聚,迅速的集散,资本在流动中支撑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分析说,美国每年通过股市、债市,回流到美国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