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重庆离现代物流枢纽城市有多远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10-15

【来源:中国商报】

内陆的重庆如何才能成为中国的物流领先城市?重庆企业要提升物流效率需要做些什么?重庆市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日前,隆重举办的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二届年会上,25位世界500强企业高层人士围绕上述话题各抒己见,为重庆物流发展献出了63条良策。

市长抛出三大“绣球”

现代物流业,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通过时间创造价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2006年,拥有3000多万人口的年轻直辖市――重庆实现物流增加值252亿元,占全市GDP的7.2%,预计未来十多年,物流增值将年均增长18.3%,2020年占全市GDP的13.5%,达2700亿元。

围绕“新物流时代重庆的选择”,重庆市市长王鸿举率先向25家世界500强高管抛出了三大“绣球”,给各位拟投资重庆的洋高参们吃了颗定心丸。王鸿举表示,近年来,重庆已在工商、制造、金融等方面成为区域甚至全国性的中心,而打造中国西部现代物流中心,重庆市则具有得天独厚的三大优势:优势一是重庆区位独特,地处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承东启西、南北沟通的结合部,也是撬动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战略支点。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稳健的增长势态,决定了重庆物流产业在西部地区的巨大发展潜质。优势二是重庆是中国西部惟一拥有所有物流载体的城市,17条跨省公路连接周边,2010年前将形成外环高速连接川、黔、湘、鄂、陕的省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000公里。作为全国五大铁路枢纽之一,重庆将有9条铁路融入全国铁路网,重庆的物流园区可通过发达的铁路网延伸到中国的各个角落,集装箱运输更能直达香港;而作为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的江北机场,已开通130多条国内外航线,2010年将成为旅客吞吐2000万人次、货物吞吐30万吨的西部空港口岸,到2010年,江北国际机场的客流量将达到1200万人次,作为长江上游最大港口,三峡工程完工,重庆可利用黄金水道直接通江达海。重庆还有国际性深水码头,近期破土动工的深水港将建成7个码头、18个船台,今后,万吨级轮船可在重庆和上海之间实现直航。优势三是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不仅有发达的工业体系,还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作为西南最大的贸易口岸,其辐射面涵盖西南、西北和华中十多个省区,近300个县市。

洋高参“号诊”

机遇与挑战并存,重庆现有的硬件设施、设备构成了物流发展的优势,但要成为物流枢纽城市,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从东部向西部内陆地区迈进时,高成本和运输时间长等制约因素变得更加明显。如何在时间和成本之间踩翘翘板?这是一道难题!”“目前中国的物流成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左右,如何控制好一个地区经济运行效率参照指标的物流成本也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由于城市物流体系不健全,在一些城市中心区,车行速度几乎等于步行速度。比如,货运车频繁进出城区,运输组织化程度低,空车率高达30%至50%,增加了城市交通压力;等待装卸的货车挤占人行道甚至交通主干道,造成交通拥挤和居民出行困难,这在大型交易市场附近尤为明显。”……福特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利、霍尼韦尔全球副总裁沈达理、热拉尔・梅斯特雷等洋高参们纷纷为重庆物流的发展把脉号诊。

同时,严谨的顾问们还将“刺头”对准了重庆城市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物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交通因素,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多家跨国企业谈到,城市的公共交通是物流中心城市不可忽略的一环。重庆的出租车应该更整洁,目前很多出租车过于脏旧,甚至没有安全带。福特首席执行官指出,重庆还应提倡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模式,大力提倡和鼓励CNG技术,鼓励更多私车用上CNG。

对于洋高参顾问团友善的提议,市长王鸿举坦诚地表示,现在中国的物流发展非常不成熟,以至于物流成本在所有生产成本中占比高达20%,这是发达国家物流成本的一倍,既是问题所在也是前景所在。重庆也意识到打造物流枢纽城市尚存在着六大症结――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政府的效率和维护市场秩序的能力;政策支持;人才,特别是领军人物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谁先能够打造一个物流高地,那么谁就能获得资源要素,包括投资聚集的优先条件。如何妥善解决这六大“疑难杂症”正是该届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商讨的关键所在。

63条建议助渝物流发展

“把重庆像美国孟菲斯那样的内陆物流枢纽城市一样打造;借助得天独厚的长江黄金水道,将其打造成中国西部的‘新丝绸之路’,包装江北机场上市……”针对分析的症结所在,25家跨国巨头公司纷纷以全球化的目光,为重庆物流的发展、建设西部物流中心建言献策。

在规划建设上,顾问团专家建议重庆1小时经济圈应有物流节点,建造汽车化工专业性码头,航空物流扩大国际航线数,信息化建设推进电子通关。在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