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10-11
【来源:中国证券报】
我们继续看好零售行业。行业增长确定性强,且能够长期持续,弱周期性特征使行业投资具有防御性;行业掌握产业链的出水口,各业态发展势头良好,销售渠道价值比较突出,这为行业增加了一层防护甲;在温和通胀延续的情况下,不仅推高了行业增速,而且强化了行业的渠道价值,通过利润截流及成本转嫁,零售企业从中受益。
社会消费长期增长趋势明确
2007年1-8月份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17亿,同比增幅17.1%,从趋势上看呈现加快增长势头。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带来居民收入的增长与财富的累积,推动居民购买力释放是消费增长的基础。
我国消费增长表现出较强的持续性。首先,经济增长方式转换阶段中消费升级与人民币汇率升值成为推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其次,我国第三次生育高峰期产生的“婴儿潮”在2005 年初露端倪。“婴儿潮”的出现导致国内家庭赡养比上升,从而拉动国内消费增长。而我国 “婴儿潮”消费今后10年仍将持续,这将保障国内消费持续性增长。同时,社保体系改革将有助于激发居民消费购买力。
我国的消费增长更具确定性。除了以上长期性因素外,明年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有望进一步拉高社会消费增长。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以及教育、住房支出对消费的抑制影响在当前社会消费增幅上已有反映。如果医疗、教育、住房制约居民消费因素进一步改善的话,我国消费将还会出现更高幅度的增长。尽管我国内需政策启动很慢,但是政策导向十分明确,有迹象表明扩大内需政策执行有望加快;我国转变增长结构的迫切性越来越强。
温和通胀使零售业受益
历史经验显示,消费高速增长往往是与CPI持续上升或高位运行相伴而生的,二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变动趋势几乎亦步亦趋。CPI如果长期温和攀升也将支撑社会消费增速保持在高位。
与1997年之前的通胀相比,当前主要表现为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结构性通胀,目前CPI上涨属于温和性通货膨胀,仍处于可控范围内。虽然当前通胀主要由食品价格导致,但是土地、劳动力、资源品的稀缺性和消费需求的稳步增长在中期内趋势确定,同时居民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食品价格上涨波及范围将有所减小。我国已经摆脱了“低通胀、高增长”的阶段,未来将是通胀和增长并行。
我们认为,通胀尽管短期会抑制居民消费意愿,但并不影响居民长期消费支出。这是因为一旦居民意识到CPI将长期在温和状态徘徊,接受CPI上升这一事实,消费意愿自然将得以释放。同时,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收入以扩大内需的政策影响下,居民收入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可抵消CPI上涨的影响。
因此,在CPI上升不影响居民长期消费支出,通胀长期放大消费增长的情况下,零售业将可随着消费趋势的提升,分享超额利润,行业整体受益。首先,零售行业具备利润截流功能,此次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非产业上游竞争能力的提高,而是源于生产成本的上升。尽管零售业竞争对手诸多,但是此次价格提高具有全行业性质,在零售商控制销售渠道的情况下,零售企业可以把成本向消费者转嫁,而零售企业的盈利水平没有下降;其次,在温和通胀的刺激下,几类商品销售额增长速度较快,直接带动相关业态销售额的增长,零售企业毛利额增长上升从而带动营业利润的增长;第三,零售商将参与分享商品供应商提价带来的超额利润。产业链上,零售商总体竞争能力是日益加强的,零售商向供应商获取通道收入是以销售额为基准的,销售收入的扩大也将增加来自供应商的利润;同时,企业人工费用、租金费用上涨慢于销售收入的增长。
值得关注的是,通过对销售渠道的控制,零售业正由弱势行业向强势行业转变,这预示今后行业发展的势头不能低估。一方面使零售业在产业链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使行业具备了成本转嫁能力;另一方面行业“类金融模式”使零售企业挤压上游利润,提高自身盈利能力,依靠供应商力量零售企业具有了更多的发展能量。零售业是诞生企业巨人的摇篮。
行业投资策略
成长性是行业价值投资的首要原则,建议关注以下两类公司:
一是行业龙头企业。如果前面所分析的社会消费增长作为我们所勾勒出的行业发展战略边界的话,行业内只有少数领军性企业才能够有实际资源来支持超越这一边界。我们推荐友谊股份、广州友谊等企业,百联股份、大商股份也值得关注。
二是资产注入或整体上市将带来超额利润的公司,在有公司业绩支撑的前提下把握投资机会。我们推荐重庆百货、新世界、中成股份。
对于当前的估值水平,我们认为,由于行业集中度比较低,行业存在并购整合的机会,资产注入或整体上市预期拉高了部分公司股价,而资产重估视角也推动行业绝对估值水平上升。但是随着行业业绩增幅的提升,行业估值水平并未进一步攀升,行业的前景也将消化当前估值压力。同时,我们以PEG进行衡量,国内估值水平与国外行业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