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4-04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一、确定人本发展理念
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一个人组成的,国家的发展要依靠国民的共同努力,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民的需要,发展的成果要由国民共同分享,正所谓“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
体制是制度的核心内容,合理的体制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分工深化。体制属于组织制度的范畴,包括企业组织、市场组织和政府组织等。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特征是民权、自由与公平。体制改革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市场化取向改革,让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解决外部性问题方面做好“补缺市场”的作用。中国当前出现的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不能归结为市场化改革本身的错误,而应归结为在经济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没有协同推进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因而没有实现市场经济内在的公平竞争要求。
在企业组织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企业,提高其竞争力;促进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在市场组织方面,要进一步放开垄断行业和公共事业领域的价格,更多地由市场供求来决定价格;重点发展土地、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进一步打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市场壁垒,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市场。在政府组织方面,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经济性管制,加强社会性管制,强化公共服务;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金融监管体制、财税体制、投资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劳动就业体制、收入分配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文化体制、公共卫生体制、户籍管理体制、城镇管理体制、行政区划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三、建设现代法治国家
在立法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宪法,突出民权保护,对那些不适应现代公民社会要求的公权进行限制和约束;进一步完善《物权法》、《公司法》、《民法》等保护民权的法律,加大保护公民产权、自由选择权和平等交易权的力度;加快制定有利于现代公民社会建设的法律体系等。在司法方面,要改革审判方式,实行立审分离,实行公开审判,维护司法公正;建立法官违法违纪投诉制度、诉讼费收缴管理制度和审判监督制度等;严格执行错案责任追究制;提高法官的业务素质等。在执法方面,要坚持“执法为民”;尽可能做到“违法必纠、执法必严”;坚持公正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四、构建和谐公民社会
和谐社会首先是公民社会,没有实现公民社会就谈不上和谐社会。公民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人人享有国民待遇,人人享有基本人权,因此和谐社会也可称为和谐公民社会。和谐社会也表现为民主社会、法治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社会、文明社会、诚信社会、友爱社会、活力社会、安定社会等方面。构建和谐公民社会的关键是民主、公平与文明。
具体说来,构建和谐公民社会重点要做好如下一些工作:在民主方面,要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加弱势群体的代表比重;提高农民等群体的组织化程度,使其有维护自身权益的组织;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扩大“公推直选”和差额选举比重;加快推进党内民主;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等。在公平方面,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制度,统筹城乡发展;逐步减少和取消各地的倾斜政策,建设公平的全国统一市场,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破行业垄断,维护不同行业之间的公平竞争秩序;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切实维护司法公正等。
五、融入全球分工协作体系
通过对外开放融入全球分工协作体系,可以扩大资源配置范围,促进国内分工,提高经济效率。近30年来,中国在引进外资、发展国际贸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开拓对外投资、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展,而且加入了WTO等国际组织,全方位融入了国际社会,但融入全球分工协作体系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也有待提高。因此,还要进一步融入全球分工协作体系。
具体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