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日本天价大米震撼了谁?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4-04

【来源:解放日报】

“天价大米”同时给市民和农民带来了震撼,前者好奇于它是否具有名副其实的品质,后者则动心于种粮致富的可能性。

我们不该仅止于感叹“日本天价大米为何也有人买”,而应该更多地思考,国内有关方面如何在米质上做好文章,改变散装米主打上市的现状,为消费者树起一个个经得起考验的米品牌。关键是要在大米的品种、品质、品牌上下功夫,同时保证质量的稳定性。

最近,多年前停止对华出口的日本大米,重新回到中国市场。它的卖价为每公斤99元,虽然数量有限不会对国内市场带来冲击,但这一“天价”是国内大米的10至30倍,也是泰国香大米的十多倍,它一下子给市民、农民带来了强烈震撼。

市民主要是好奇:高价大米真的名副其实吗?不少地方甚至还热热闹闹地组织起了国产优质米与日本天价大米的对比品评会。农民则心动不已:原来,种粮也是可以致富的。其实,我们不该仅止于感叹“日本天价大米为何也有人买”,而应该更多地思考,国内有关方面如何在米“质”上做好文章,改变散装米“主打”上市的现状,为消费者树起一个个经得起考验的米品牌。

天价何来

日本大米为何这么贵?首先值得探究。

有人说,这是因为物以稀为贵,国内企业这次总共才进口了几十吨日本大米,价格再高也总有一小部分人买得起。但记者认为,日本大米在品质上过得硬,也是毋庸置疑的。据了解,国内某地就曾引进一种日本优质稻种,按照日方提出的有机水稻生产标准,中方不得不执行一套近乎苛刻的生产工艺:不使用化肥、除草剂以及农药,防病治虫也只能采取生物和物理的方法……结果,每亩只收获了300多公斤稻谷。精耕细作后的低产,加上绿色健康的消费理念,自然有了高价的理由。

然而,“天价”也并未与品质完全成正比。有消息称,就连日本外相都说“日本大米在中国卖得比日本还贵”。据有日本生活经验的国内人士介绍,在日本,每袋5公斤的一般大米售价约合人民币150元,这样每公斤大米约合30元人民币。显然,日本大米的“天价”中有超常规部分。原来,这次日本大米在国内成功登陆,还多亏了5家公司的背后运作,他们高昂的运作成本理所当然被加入了日本大米的定价之中。

可以说,国内大米品牌“弱质”,给了日本天价大米可乘之机。目前,国内市场大量还是散装米,随口能叫得出的品牌少之又少,市民不知不觉将价格作为好米的评价标尺。尤其是市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健康饮食理念盛行之后,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经销者陷入了这样的迷局。记者记得,今年年初上海就出现过天价“瓷器大米”,被装在景德镇瓷器里的江西大米分别卖出了每瓶5千克680元和每瓶5千克300元的惊人价格。以过度包装制造高价吸引眼球,“瓷器大米”似乎过了头。但这也折射出,其实不管农民还是市民,他们都在渴盼品牌大米,农民盼的是高附加值的大米,市民盼的是有品质保证的大米,二者应该统一。

国内的优质大米消费市场,需要走出“以价格判断代替品牌判断”的尴尬处境。

市场空间

若干年来,国人已习惯了购买每公斤两三元的散装大米,价格翻了一番甚至更多的品牌米会有市场空间吗?

金山廊下镇一种“金廊博士米”已经在市场上看到了希望。它的定价为每公斤8元至18元,比普通大米贵了好几倍,但春节期间每天要被订购掉好几千袋(每袋5公斤大米)。金廊博士米的有关策划人说,如今1个人1个月吃的米只不过10多斤,即使是6元一斤,一个月也不过需要在大米上开销100来元。可以说,在市民收入不断增长,人们注重生活质量的新形势下,乐于吃优质高价米的将大有人在。一个月100多元的开销,说明不少市民完全吃得起品牌米。

一些品牌米的多年实践,也证明了消费者的接受度。10年前,上海市民还几乎没有吃米看品牌的意识,但海丰米开始悄然进入申城米市场,之后陆续推出了“优质大米”、“有机米”、“紫血糯米”、“白糯米”、“寒优湘晴”、“保鲜免淘精制大米”等多品种的小包装米。它们的价格也不“好高骛远”,每公斤大多在3元―5元。最初,海丰米的销量有限,第一年只有200吨,但到了去年,海丰包装米在全市占有率达到第一,销售量攀升至5万吨。可以说,只要在价格上准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