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统计师称职工荷包胀幅追不上GDP涨幅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8-18

【来源:南方都市报】

有关人士表示,政府一直提倡还富于民,但能做的仅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一块钱能买什么?去年,可以买一包盐,三口之家能用上大半个月;现在盐已升到一元三角。去年,5毛钱能买足一天的芫茜和青葱,但现在需要一元。那么现在一元还可以买其他什么?报纸。

--市民李笑蓉谈一元钱的缩水

生活似乎在变得有些艰难,但是,宏观经济形势却发展很好。在天河北某公司从事销售的陈洪有时喜欢琢磨这些时政大事,他知道广东上半年GDP为13544.46亿元,增长14.3%。数字不但稳居中国大陆各省之冠,而且按这个增速,今年广东省的平均GDP还可望超过“亚洲四小龙”的平均值,同时超越台湾。

“宏观经济在高速增长,这说明社会财富在增加,但我们却没有享受到,那么,我们的财富又到哪里去了?”在酒吧里,周末朋友聚会时,陈洪会抛出这个话题。大家都在争论,但没有一个权威的声音。

其实,这种关注在网络上普遍存在。就在广东省政府门户网站的政务论坛上,一名网友说:“GDP每年都在涨,百份之十几地涨,但我们的收入还是那么多,生活还是那么过,就是物价普遍涨了不少!真不知道GDP这东西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有什么意义1

相比之下,大家似乎对CPI更为敏感了。但是,广东上半年的CPI为4.1%,在全国排在倒数第三位。这是否说明生活在广东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比别处要幸福了?同样是白领的宋凌鹏不这样认为,毕竟,“4%已经到了一个高点”,另外,也许是广东的物价基数相对较大。“举个例子,别人是从5元涨到10元,我们是从10元涨到15元”。对4.1%这个数字,他也怀疑“可能有水分”。

GDP、CPI,如一团看不透的云彩,在头顶聚聚散散,变幻无形。

一元钱的“缩水”史

问题转了一圈,民工和白领,面临的困惑其实是一样的:增长的社会财富到哪里去了?物价为何突然高涨?是老百姓的感觉有问题,还是统计局的数据有偏差?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科研处处长彭澎认为,近几年广东的GDP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所拉动的,比如像加工贸易,很多企业都是为了退税而出口,利润大部分都被外商赚了,当然没可能让你的收入增加。

广东社科院研究处处长丁力表示非常认同,他认为广东在改革开放以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导致了广东制造的产品在市场上一直都在走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路线。因此造成了普通打工者的收入水平低这个结构性问题。

但同时,对于这轮物价上涨,专家们却认为这存在一定的合理性,而且降下来的可能性不大。“你可能这个月买菜吃饭的钱多花了两三百,可如果你下个月要买一台液晶电视,你可能会发现价格要比过年时便宜了一两千。”广州市统计局城调队的一位统计师这样解释了CPI指数统计的全局性。

彭澎也认为,本轮物价上涨有合理因素,没有出现全面价格上涨,更谈不上通胀。因为广东甚至全国这十几年来都保持着“高增长低通胀”,猪肉等农产品价格在工业化后期出现“补涨”是必然的,这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鼓励人们投资农业生产。

而丁力则表示,政府要想通过行政手段,把价格降下来是不太现实的,像几十年前猪肉才几毛钱一斤,现在都已经涨了几十倍了。你说要猪肉再卖回到几毛钱一斤,是不可能的,这也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于是,在宏观经济的结构性失衡、在要对多年“高增长低通胀”进行补偿的作用下,GDP和CPI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