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7-13
【来源:证券时报】
牛市大趋势并未被破坏
在昨天由人民网、证券时报和全景网联合举办的“崛起的中国需要怎样的资本市场”大型网上论坛上,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刘纪鹏新闻,刘纪鹏说吧)、上海睿信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李振宁以及嘉实基金总经理赵学军三位专家普遍认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以及资本市场的种种变革将对中国股市产生极其深远的有利影响,4000点不是本轮牛市的顶部,而是这轮大牛市的征途起点。
制度变革带来市场转折
李振宁: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次改革之一,其深远意义在于解决了资产定价权的问题。自此,中国资产价格开始由市场决定,这是中国走向完全市场经济最重要的一步。因此,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一开始,我就相信,一场伟大的制度变革必然带来市场的转折。
1992年,上证指数达到1500点,但在2005年,上证指数却一度在1000点左右徘徊,在这期间,我国GDP年年高速增长,因此当时的资本市场并不能反映中国实际情况。而其背后的重要原因就是股权分置,因此股权分置改革前的中国资本市场只是中国资本市场历史长河中的初级阶段。
股权分置改革影响深远,并催生了这波行情。有人认为本轮牛市行情是因为流动性过剩,事实上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一直存在,但股市依旧跌跌不休。恰恰相反,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深刻地改变了上市公司的行为,最终促使上市公司质量大幅度提高,也因为此,投资者开始敢于长期投资资本市场。
刘纪鹏:尚福林主席曾经讲过,股权分置改革的最伟大意义在于其令我们发现了自己资产的价格。事实上,正因为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我们发现了自己资产的价格,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从市价减持到对价改革,中国资本市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足以证明改革的重要意义。
4000点―――牛市征途起点
赵学军:中国将进入一个非常长的持续成长的经济周期。主要是三个因素:一是人口因素。中国现在全社会社会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这时期的人有极强的创造力以及强大的投资能力和消费能力,这就决定了中国将保持经济的强大推动力。
二是目前中国的技术、管理模式和商业模式都在进步,这就可以高效率地提高我们的创造财富能力,从而决定了中国能够进行稳定持续的发展。
三是中国整个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包括资本市场的变革。譬如李振宁形容股权分置改革的意义不亚于农村的土地承包责任制。这就意味着在诸多变革过程中,社会取得了足够的发展动力。因此,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
不过短期来看,由于政府管制,不能够有充分的上市公司去融资,所以中国资本市场股票的价格享受了一个短缺溢价。相对管制的领域一定会表现为短缺或者价格的高涨。因此,长期来看,如果政府进一步放松管制,目前的股票价格有可能进行一个短期或中期调整。中国股市的上涨一定是波浪式的前进。
刘纪鹏:中国目前正面临着经济过热和流动性过剩的难题,对于这一难题,发展资本市场才是治本办法。当支撑社会发展的资金来自于民间,来自于企业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支撑的时候,中国投资结构就会发生制度性变化,对于任何一个投资项目,投资人都会格外小心,中国经济过热现象将会大大减少。
因此,对于“崛起的中国需要一个怎样的证券市场”这样一个命题,必须抛开股市的技术观点,而要看到“崛起的中国”需要一次更深刻的制度性的变化,它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也是社会层面的,这就要靠我们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的直接投资,吸收这些流动性过剩的资金,用治本的方式解决。
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就应该明白4000点是必须要守住的点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2001年我国股市总市值达到5.8万亿,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