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扩大国内消费的十大潜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3-17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坚持扩大内需、重点扩大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也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点。我国拥有13亿人口的十分广阔、不断成长的国内市场,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扩大消费潜力巨大。从不同角度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国内消费的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第一,从收入分配角度看,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巨大。

  近年来,收入差距扩大成为社会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也是制约扩大消费的主要障碍。据有关方面研究,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基尼系数,2006年我国达到了0.496,而印度为0.33,美国为0.41。目前,高收入群体的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大多都已得到满足,“该有的都有了”,新增收入主要用于储蓄和投资;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缺乏消费能力;中等收入群体虽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特别是在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方面,预期支出负担重,扩大消费有很多后顾之忧,新增收入大部分用于储蓄。根据联合国关于中等收入的标准,我国现阶段家庭年收入在6万元-50万元的应视为中等收入群体。按这个标准测算,目前全国中等收入群体大体占到20%左右。这个比例总体上看是偏低的。按照重点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思路,到2020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将扩大到50%左右,届时,不仅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将有较大幅度提高,而且达到人均收入水平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将有较大幅度提高,社会收入分配将呈现以中等收入为主体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如果中等收入者比重占到50%,将会创造巨大的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

  第二,从城乡角度看,扩大农村消费潜力巨大。

  我国13亿人口,60%多在农村,这种人口分布短期内难以改变,由此决定了广大农村是国内市场的主体。近两年,由于中央实施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较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村消费呈现较快增长势头,城乡消费增幅差距缩小。但总体上看,农民消费比重偏低。近十年农村居民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1996年的19.5%下降到2005年的10.3%,下降9.2个百分点;与1981年-1990年平均30%相比,下降15.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占全部居民消费的比重,由1996年的41%下降到2005年的26.8%,下降14.2个百分点。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仍然任重道远,需要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农村居民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的1/3。按目前农村人口,如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增长1倍,即达到7174元,那么全国近7亿农村居民将增加2.5万亿元收入,即增加2.5万亿元的购买力;如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倍,即达到10761元,全国农村居民将增加5万亿元收入,也就是增加5万亿元的购买力。再从消费额看,200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51543亿元,县及县以下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4867亿元,农村消费品零售额仅相当于城市的48.2%,不到一半;如果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加到与城市相等,就相当于目前两个农村市场的规模。因此,农村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目前广大农村缺乏现代商业流通设施,零售业布局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一些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采取措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也将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第三,从地区角度看,扩大中西部地区消费潜力巨大。

  我国中西部地区21个省(区、市),人口占全国65%,国土面积占90%。无论从人口或地域上看,中西部都是扩大国内消费的重点地区。近些年,由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中西部21个省(区、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5641亿元,占全国46.6%;如果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现有基础上增长1倍,将增加3.5万亿元;如果增长2倍,将增加7万亿元,相当于目前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因此,扩大中西部地区消费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力。

  第四,从消费类型看,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扩大服务消费潜力巨大。

  城乡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对于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的消费与日俱增,特别是对优质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不仅传统的餐饮、住宿、交通、住宅装修、物业管理等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而且休闲、健身、旅游、家居服务、家庭医生及护理、家庭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