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6-2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中国商业集团的阵营里不久前又添加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身影。
拥有“王致和”、“六必居”等一批百年老字号品牌的北京二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水产总公司、中国海洋置业公司日前在北京宣布重组。重组后,一个贯穿食品冷链上下游产业的中国强势食品产业集团轰然出水。
这是继百联集团、重庆商社、北京旅游集团、武汉商联集团、新光明食品集团之后,又一个打造商业航母的宏大计划。尽管到目前为止,提出方案并进入国有商业资本大集团化整合实质行动的,只有百联一家。但中国国有商业资本组建大集团的情结依然挥之不去。
“要么做大,要么死亡。”在新游戏规则下,中国企业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一种方式。
百联模式
就目前情况来看,这种情结并非来自上海百联集团。百联成立前不久,被誉为重庆商社集团刚刚由当地14家国有商企抱团成立。北京首旅、新燕莎和全聚德打造的北京旅游航母刚刚实施战略性合并重组。而包罗了北京物美、北京亿客隆、北京燕莎望京购物中心、北京小白羊等10多家公司的首联集团成立一年后,刚刚经历原首联集团总经理的辞职、物美超市的退出。
但百联之后,许多企业都表示正是因为慕百联集团之名而走上商业重组之路。
因为百联集团自2003年4月24日问世后,迅速成为全国商业龙头老大。而它按照不同业态对下属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形成的两个百货集团、一个连锁集团和一个物流集团的跨行业、跨部门整合方式被业内约定俗成地称作“百联模式”。
据悉,武汉分管商业的一位领导2003年在百联集团成立后,曾试图借鉴百联经验,召集武汉四大商企的负责人,计划将四家公司业务分为百货、连锁、家电及高科技几大板块,但当时遇到了几家企业的强烈抵制。今年春,武汉市有关部门再次赴上海百联考察。不久后,由武汉武商、武汉中百、武汉中商三家上市公司同效仿“百联集团”的武商联集团应运而生。同样,重庆商社重组成为重庆百货第一大股东之后,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要求,包括重庆商社在内的8家国有控股集团尽快制定整体的上市方案。
现在,由上海益民食品、上海农工商、上海糖业烟酒集团、锦江国际集团组建的大光明食品(集团)也被行内认为是食品行业的“百联集团”。
人事博弈
然而,到目前为止,上海零售业普遍的看法是,“百联模式”目前还没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百联集团组建之初,来自第一百货的张新生出任集团董事长,王宗南出任集团总裁。据悉,张新生和王宗南的首届任期都是三年。
按照2003年9月27日张新生向外界宣布的百联集团的整体重组规划,百联集团成立后将在一线成立超市商业、百货、生产资料等八个事业部;二线成立人力资源中心、企业清理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审计中心四个中心。原有的一百、华联等四大集团将被八大事业部和四大职能中心取代,而资产按照不同类型分别注入不同事业部。
随后百联集团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组和人事调整,但业界人士评价认为,重组工作最难的还是人事问题。其间,百联中层变动频繁。2006年中,百联集团、百联股份张新生调任上海市经委担任副主任,之后王宗南调任新组建的大光明集团,而宝山区原区委书记薛全荣出任百联董事长。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后续整合进行得极为缓慢。
漫长整合路有
证券分析人士认为,百联在中国零售业高速发展的阶段挂牌,有持续成长动力。但由于各个企业进行的有关资产方面的进出合作被全部停止,等待进一步的清产核资和统一处理。因此在中国零售业全面开放的2004年,失去了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机会。与之相比,外资则加快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