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6-21
【来源:经济日报】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农村消费需要?商务部的“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新网工程”,江苏丰县、江西九江、广东东莞等地在流通方式和经营业态方面的创新,为开辟农村市场、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本期话题就如何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市场流通
江苏丰县县委书记赵保华
农村流通体系不健全,流通方式落后,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基础薄弱,不适应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面对这一难题,丰县在如何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渠道、多主体的农村流通体系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
丰县是江苏省传统农业大县,农业资源丰富,果品、特种蔬菜、畜禽、木制品等农副产品行销国内外。近年来,丰县坚持一手抓高效农业发展,一手抓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为依托、以农产品流通网络规划为引导、以各类农产品流通主体为载体、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保障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县域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大力发展规模化高效农业,提高丰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丰县围绕培育优势高效农产品,积极推进农产品规模化和标准化建设。先后投资9000多万元实施了农业部无公害果品生产示范县建设项目、国家红富士苹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江苏省出口创汇无公害牛蒡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等重点项目。目前全县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110.68万亩,58个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国家质量安全中心认证,5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标准化生产保证了丰县农产品的优良品质,销往日本、韩国、东南亚地区和美国、俄罗斯等国的农产品出口量逐年递增,今年1―5月份,农产品外贸出口同比增长53%。
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农产品流通组织。一是大力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龙头企业。丰县注意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产品生产与营销联结中的主体作用,不断巩固和完善“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委托种植等农企利益联合机制。去年,全县县级以上龙头企业已达2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6亿多元,利税1.5亿元。二是积极引导、培育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企业正式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192个,会员2.3万人,带动农户11.3万户。三是加快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目前丰县有农民经纪人3.6万名。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全力构建为民平台。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对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特别是市场体系建设给予资金、政策等的扶持。丰县注重围绕产业基地建市场,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了一批以果品交易市场、芦笋交易市场、大蒜及蒜薹交易市场、洋葱交易市场、苏北羊市为龙头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形成了以木业商城、中阳商场、招商场为骨干的农产品集散市场,已成为苏鲁豫皖交界地区农产品的物流中心。二是大力发展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丰县邮政系统发挥自身独特网络优势,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以邮政“三农”服务站为载体,以邮政农资连锁店为基础的连锁经营配送业务,目前已在全县360个行政村建立了“三农服务站”。三是搭建信息平台,拓宽销售手段。丰县先后建成了中华果都网、苏北羊网、中国木业网、中国鸭业网等农业专业信息网站,在14个镇建立了信息站,并在与苏、鲁、豫、皖毗邻的七县(市)及部分乡镇农副产品贸易中心设立20多个市场行情监测点,发展550名个体信息员,确保各类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丰县网络信息资源库。
经过近些年的努力,丰县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对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县高效农业面积已达60%以上,位居全省前列,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三年增长10%以上,实现了“三级跳”。在下一步的发展中,丰县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创新理念,拓宽思路,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并将其做成一项“利民、利企、利县”的民心工程。
江苏省丰县小林洋葱协会有会员2000多个,全县洋葱种植面积20万亩。丰县成为全国最大的洋葱种植县,并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洋葱专业市场。丰县洋葱已出口国际市场。
张茂林摄
以合作经济组织创新流通方式
江西九江市副市长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