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并购需从五方面提升能力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6-18

【来源:中国信息报】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增强,并购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不少中国企业在并购潮流中积极参与国际并购,但透过中国企业成功与不成功的并购案例中可以发现,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并购还需从多方面提升自身能力和积累并购经验。

全球并购浪潮

将推动中国企业加快全球化步伐

正当“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之2007中国并购年会”在天津召开之际,达能集团发表声明,宗庆后辞去娃哈哈合资企业董事长职务,由达能亚太区总裁范易谋接任董事长。娃哈哈遭遇达能强势并购及其后的一系列事件引起各方关注。在思考如何保护民族品牌的同时,如何促使中国企业以一种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国际并购事件,也应成为官员、学者以及企业家们研究的对象。

天津市副市长崔津渡指出,并购造就了大量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推动了国际市场整合,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并购反映了经济规律,涵盖了诸多方面的规范。它不仅是一个单一的经济现象或者社会现象,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并且快速地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进步。

虽然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并购速度加快,但中国式并购在2006年全世界的并购中仅占到24%。这样看来,中国的并购和世界发展是不相称的。从全球化企业发展特点来看,中国企业全球化水平也存在差距。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名誉院长刘吉在“2007年中国并购年会”上说,21世纪最能体现历史潮流的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三个标志是全球化的大市场形成、全球的信息化和全球化企业的诞生,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全球化企业诞生。企业参与国际并购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无论是主动参加全球化还是被动参与,事实证明只有符合这一历史趋势才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全球化企业有四大特点。第一,全球公司的生产要素从资本、技术、管理一直到市场整体的要素都是在全球范围进行配置的;第二,企业的机构在全球化范围内形成,包括研发、生产、管理等等都在全球展开;第三,人力资源特别是经营管理层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第四,资本持有者的全球化。一个大公司在全球上市,它的股票持有者就是股东是全球分散的。全球企业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协作。基于这样的情况,全球化就形成了。与这些特点相比,不少走出去的我国企业尚存在不小的差距。

从参与国际并购

看我国企业的创新意识与不足之处

统计显示,2005年涉及我国企业并购的案例金额基本上超过了280亿美金,2006年涉及重要企业并购的案例已经超过了330亿美金。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并购虽然发展迅速,但进程却并非一帆风顺。

一、TCL困境显现中国企业并购经验不足。作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并购的代表,TCL1998年在越南设立第一家海外分公司,并陆续开辟菲律宾等国外市场。2004年TCL突然加速,与法国汤姆逊合资组建合资企业TTE,一年后TTE亏损约6200万港元。为扭亏TTE,TCL曾进行过多次调整,但起色不大。最终TCL集团宣布全面重组处于困境中的欧洲业务,终止除OEM业务外的所有电视机的销售和营销活动。

跨国并购令TCL迅速完成国际化布局,彩电产量一跃成为世界冠军,可是跨国并购也令TCL陷入亏损泥潭。与明基最终放弃西门子类似,中国企业并购“蛇吞象”后存在明显的消化不良情况。

尽管TCL在结束欧洲业务的时候依然看好欧洲市场,但在残酷的市场面前,中国企业充分显现在并购经验上的不足。无论是TCL还是明基,中国企业在进行国际化之前显然过于低估市场风险,并高估了自身的整合能力。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太少、人才缺乏、经验不足都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并购遭遇困境的原因。

二、并购行为体现企业创新意识。参加此次并购年会的无锡尚德董事长施正荣介绍公司去年的一起收购案例:去年8月份,尚德并购了一家日本的老牌的太阳能发电行业企业,选择并购行为有3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日本的太阳能行业是一个非常封闭的行业,所有国外企业在这个领域不能进入日本市场,如果收购这家企业就为进入日本市场搭建了一个平台;第二是这个公司也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具有20多年的历史,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口碑都非常好,如果能并购这家企业,将进一步扩大企业在全球范围的销售力量和销售渠道;第三是该公司的新产品开发能力。他们所开发的产品已经是太阳能发电的下游产品,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如何把太阳能产品和建筑材料结合在一起。如果公司投入巨大的资金,有三五年的时间也能够有能力开发这样的产品。但是,为了抓住能够进入市场的机遇,施正荣认为把这个企业买下来可以达到先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