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内需:是坑是筐还是纲 2007中国经济最大猜想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6-13

【来源:《竞争力》2007年第5期】

  拉动国民经济的三架马车如今的状态是什么?投资一直过热,出口持续强劲,内需一蹶不振。今年两会期间,温总理在今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以“四不问题”指明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缺陷――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而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出的药方是,“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坚持扩大内需方针,重点扩大消费需求”。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而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全年进出口总额176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8%。后两者几乎都是消费增幅的两倍。

  因为内需不足,一路狂飙突进的中国经济会不会马失前蹄于这个巨坑?因为内需不足,很多老生常谈的无解难题都一古脑儿地扔进这个大筐?也正因为内需不足是核心矛盾,只要抓住这个纲,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百脉俱通。所以,内需是坑,是筐,也是纲。

  内需短板:所有难题的归宿

  决定一个木桶盛水量的关键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内需正是中国经济的短板。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走低,分别为61.1%、59.8%、58.2%、55.5%、53.9%。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近20个百分点。长期的内需乏力致使诸多问题互为因果,形成经济运行的不良综合症。

  巨大出口压力。出口迅猛增长,加大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大了中国出口企业遭遇国际贸易壁垒的风险,加大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并且,由于中国的出口产品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产业链低端,如果继续维持现在的出口增长模式不变,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必然受到削弱,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推进也会被抑制。2006年10月,中国外汇储备一举跨过万亿美元大关,但对华反倾销案件却一波高过一波。截至今年3月22日,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4.9%。

  大量资源浪费。2006年央行曾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目的是为了抑制投资增长率过高,信贷投放过多与货币流动性过大。当前我国经济的供求情况是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投资的结果是增加供给。如果消费没有相应的增长,无疑会加大供需矛盾,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就业形势紧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预计,今年中国城镇新增的求职人员将会有2400万人,目前只能争取实现1200万人就业。就业与消费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能够扩大消费,就可以相应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进一步增加消费,反之则是恶性循环。

  储蓄高居不下。近两三年,城镇消费增长速度低于收入增长速度,城市居民收入在整个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当中所占的比重是扩大的,但是城市居民的消费倾向是下降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消费者心理预期不安全。这导致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储蓄倾向提高,即消费需求减少。2006年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161587亿元。

  九年一剑:从出口导向到扩大内需

  中国曾经是一个日用生活品严重短缺的社会,最近十几年来,却面临严重的生产过剩和需求不足。以至于中国在1999年,第一次提出了“扩大内需”方针。在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