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首页» 观点集萃

观点集萃

徐曙光:经济型连锁酒店刚见曙光

作者:admin 发布日期:2007-04-17

【来源:上海证券报】

  徐曙光坐在记者面前,西装领口上一枚绿树徽章特别显眼,这是他的公司―――格林豪泰酒店(GreenTreeInn)的标识。

  这个43岁的美籍华人,曾在美国读书并经营公司20年,习惯了南加州安宁和简单的生活。2004年,他转而带着自己公司和募集的资金回到国内,创办格林豪泰经济型连锁酒店。

  同样是美国名校毕业、同样有着丰富财务运作经验,徐曙光和沈南鹏同样都看好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前景。

  沈南鹏是在2002年投资创建如家快捷酒店,2006年即成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徐曙光是在2004年投资创建格林豪泰酒店,“如果市场条件合适,格林豪泰也会考虑上市。”他透露说。在他眼里,适合公司上市的地点只有两个―――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

  徐曙光希望等到格林豪泰酒店用完前两期共计1.2亿美元投资时,将有200多家门店,超过如家、锦江之星上市时所拥有门店的数量。

  徐曙光表现得很低调,本来也只是想和红杉资本沈南鹏一样扮演投资人的角色,但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CEO,他只好亲自率队征战,出任格林豪泰酒店管理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格林豪泰不希望匆忙上市

  尽管徐曙光为人低调,但格林豪泰在市场上的表现却并不低调。

  2004年11月底,格林豪泰的第一家门店―――上海静安新闸路酒店正式开门迎客,到本月底,即2007年4月,格林豪泰将突破100家。仅长三角地区,预计4月新增酒店项目就将达到20余家。目前,格林豪泰在中国拥有营业酒店25家,在建酒店50余家,加上近期增加的30多个项目,格林豪泰拥有的酒店数量将突破100家。

  但徐曙光还是觉得这样的开店速度不够快。“下一步的重点就在扩展速度上”,这是徐曙光坐定后的第一句话。

  对于开店资金的来源,徐曙光称是来自自己的公司和在美国的长期合作伙伴。

  目前,格林豪泰首期已到位5000万美元,而近期又有7000万美元的二期投资即将到位。据称,这将是中国经济型酒店中的最大一笔海外直接投资。

  “这笔钱主要用于公司连锁体系的建立、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在建酒店的装修。”徐曙光说。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还是刚刚起步,直到2006年如家快捷火爆登陆纳斯达克,这个行业才正式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为此,这个跑马圈地、战国纷争的时代才仅仅拉开序幕,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扩展的需求。

  烧完7000万美元后怎么办?徐曙光表示要看到时市场的情况如何。如果情况不容乐观,有可能继续从美国股东那里募集资金,按照现有的模式进行发展。“美国股东们看好中国酒店旅游市场的长期发展空间,他们的考虑是长久的、战略性的,希望与中国共同分享黄金年代所带来的高效益,而不是急着做一锤子买卖。”徐曙光对后续资金面的支持丝毫不担心。

  “如果市场条件合适,格林豪泰也会考虑上市。”他透露说。

  据平安证券分析师文献介绍,如家快捷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时,就受到投资者追捧,每股发行价高达13.8美元,以半年财务数据计算的动态市场盈率超过60倍,目前市价计算的PE更是已经超过了150倍。此后持有国内第一大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80%股权的锦江酒店集团在香港上市后股价也是节节高升,目前股价较发行价上涨也超过了100%。

  “但我们还是不希望匆忙上市。”徐曙光说。他认为,目前格林豪泰尚处于初创并扩展期,难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此时一旦匆忙上市,一味的追究盈利率和成长速度,如果不能扎扎实实地将公司基础打稳,有可能会对提升公司实力造成影响。

  “我们希望等公司步入正常发展轨道后,再进一步来考虑上市问题,”徐曙光对记者解释说,“上市也不是为了短期资本运作进行套现。”他认为,一定要抱着长远发展的目标,不然就是对品牌、对员工、对加盟店合作伙伴、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经济型酒店迎来高成长势头

  根据格林豪泰当前的开店数据,其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比例维持在1:1。一些人认为,公司对直营店这个“亲子”肯定会投注更多的心血和资源,而对加盟店这个“养子”则多少会有点精力不济。

  但徐曙光说:“做任何事情,我都会善始善终,给自己和给所有我周边的人一个交待。大部分加盟店主都是将自己辛苦积攒的资金投入到门店里,等于把整个事业和前途寄托在上面。我们必须对他们负责。”

  “我们对直营店和加盟店从来就是一视同仁,”据他介绍,格林豪泰在资源、人员、管理等方面,对两类门店都是采取同样的措施和步骤,而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

  “在国外,加盟店比直营店更有生命力。”他分析说,“即使在国际上,加盟店比直营店成功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徐曙光认为,格林豪泰